皇帝想寶座坐得穩(wěn),一定得有貼身、可靠、直屬的隊伍,負責護衛(wèi)帝王、皇宮和首都。
(資料圖)
這種隊伍,唐代叫做控鶴軍。宋代比較直接,就叫禁軍。
比如《水滸傳》中林沖沒上梁山前就是“80萬禁軍教頭”。
宋朝的兵大致分三級,禁軍、州一級的廂軍、最基層的鄉(xiāng)兵。
北宋的禁軍數(shù)目非常大,所養(yǎng)兵員為歷朝之冠。宋代開國之初禁軍有20萬左右,至北宋中葉增至80余萬。
80萬禁軍不可能完全駐京,除防守京師外,也分番調(diào)戍各地。但其將只有管理權,沒有用兵權,哪怕是發(fā)一個兵,也得要樞密院頒發(fā)兵符。
禁軍,皇帝是一定要抓在手里的。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有最切身的經(jīng)驗,他就是禁軍造反當?shù)幕实邸?/p>
公元960年,后周禁軍統(tǒng)領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朝。
憑著一根盤龍大棍起家,奪了柴氏江山的老趙特不希望手下人像他這么英勇善戰(zhàn),很怕別人跟他學,皇帝寶座還沒坐熱,就“杯酒釋兵權”,繳了一塊鬧事、擁他上位的兄弟們的械。
老趙還定下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國策。別管是部隊的高級將領,還是地方的行政長官,重要位子全用文臣。能力差點兒力氣小點兒都沒關系,這位紅臉大漢最看重的是“一顆紅心”。
按趙匡胤掏心窩子的說法,文官再壞,不過就是撈錢,一百個文官貪贓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如一個武官造反。
而對于禁軍,趙匡胤是極其重視的,宋代禁軍的規(guī)模超過之前的各個朝代,挑選標準相當嚴格,身高體重都有明確規(guī)定。
這些指標,都是趙匡胤親定的。
光有指標還太虛,為了選出最標準的禁軍士兵,老趙做了件特牛的“實事”。
“初,太祖揀軍中強勇者號兵樣,分送諸道,令如樣招募。后更為木梃,差以尺寸高下,謂之等長杖,委長吏、都監(jiān)度人材取之。當部送闕者,軍頭司覆驗,引對便坐,分隸諸軍。”
開始時,老趙在現(xiàn)有禁軍中選出一些最精干的,要個頭有個頭、要相貌有相貌、要肌肉有肌肉的,美其名曰“兵樣子”。
然后,把這些“兵樣子”分別送到地方:就照這個樣子給我征兵!
后來活的“兵樣子”不夠用了,又照著做了一批更耐用的木頭人送到地方部隊,符合這標準的,就送到中央當禁軍。
咱們現(xiàn)在說隊伍整齊劃一,“像一個模子挑出來的”,這事最早就是老趙干的。
知道為什么林教頭那么勇武帥呆了吧?你要是長得跟丑八怪似的,當這個教頭會有心理陰影的,都不好意思站前頭下命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