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求職成為關注熱點。最近,位于崇明區的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的不少畢業生早早確定了自己的工作。職校畢業生的學習目的更強、實習期更長,這也使他們在就業中擁有一定優勢。
(資料圖片)
來自江西的吳明亮,雖然是一名“00后”,但他氣質沉穩、工作細致,目前已與上海航天控制研究所下屬企業簽約,負責軍工模具的相關工作。單位包管食宿,薪資待遇還不錯,剛畢業就在上海扎穩了腳跟,吳明亮表示十分高興。
“我的信條是勤能補拙。”在工作中,吳明亮尤其勤于“問”。“畢竟做的是航天相關的高精尖產品,容不得半點差錯。開始時,我總是纏著師父,問這問那。師父人好,很耐心,總是會不厭其煩給我解答。”吳明亮表示。
“知行合一”是另一個關鍵詞。在吳明亮看來,怎么把學校習得的知識轉化成手上的功夫是個問題。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尤其注重實操部分。“比如我們專業,第一年學習理論知識,第二年在學校進行實際訓練,第三年全年在工廠里實習。”盡管如此,吳明亮坦言,剛剛到廠里還是會有不適應。“這是一個不斷糾錯,持續改進的過程。”從“紙上”到“手中”,有一條鴻溝需要逾越,吳明亮仍在不斷精進自我。
像吳明亮這樣的例子在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并不少見。2019年,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正式與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聯姻”,簽訂“校企融合、訂單培養”協議。多年來,學校向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輸送了220多名學生。
2017屆畢業生邱仙發,現就職于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是院內最年輕的技術人員之一。他技術扎實、敢于創新,其事跡曾被新華社宣傳報道。“我的工牌上印著‘中國航天’!”腳踏實地做好手中活,目標是星辰大海,參與“國之重器”建造的榮譽感激勵著一批批學生。
邱仙發
隨著中國制造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近年來,更多地區開始謀求由“制造”轉向“智造”。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更大體量的技術操作環節和更高性能的機械化裝備也意味著更大的用人需求。
近日,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前發布了2022年企業技能人才市場工資價位。據統計,高級技師年平均工資23.84萬元,同比增長10.8%,增幅為近五年最高。“我們這里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實際經驗豐富。中職生就業,在某些崗位上是有優勢的。”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副校長鄔忠明告訴記者。
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創建于1980年,2019年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現已立項為“上海市優質中職培育學校”。學校設置裝備制造、農林、財經、旅游、交通運輸、紡織、計算機7大類16個專業。
一直以來,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以服務區域經濟、成就學生職業未來為己任,與一流企業牽手,借校企合作之勢,集優質企業之力,共同聚焦人才培養,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目前,學校已和滬上100多家企業深度對接,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有效實現了師資共育、資質共建、課程共融、場地共用、平臺共享、信息共通。據了解,學校近三年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8%以上,基本實現“畢業即就業”。
在注重職業教育的同時,學校對文化教育也毫不放松。有志于繼續深造的學生,可通過相關考試進入大學學習,近年來學校“專升本”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少年強則國強,每個人都有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我們希望讓孩子們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鄔忠明表示。?
記者:施昊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錦源
責編:李琳、張悅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