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情就是命令。8月6日,彭乃思和隊員剛結束在河北省涿州市刁窩鎮的救援,就驅車趕赴1200多公里外的黑龍江省五常市。
彭乃思他們來自中鐵裝備集團盾構公司穿山甲應急救援隊(以下簡稱“穿山甲救援隊”),隊員平均年齡29歲。從2019年開始,他們就沖在抗洪搶險一線開展救援工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臺風“杜蘇芮”引發強降雨,五常市20多個鄉鎮受災。彭乃思和隊員于8月7日凌晨4點多趕到這里,14個人,3輛皮卡車,車后面裝著沖鋒舟和各類救援專業設備。
“剛到五常,就有村民請我們幫忙去沙河子鎮找她失聯的家人。”彭乃思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當時他們還不知道,沙河子鎮受災后,全鎮和13個行政村的通訊都中斷了。
彭乃思帶著隊員趕到沙河子鎮時,路面時有塌方、積水,救援車根本過不去。洪水退后,路斷了,沙河子鎮的許多村民被困在家里出不來,手機沒信號,也沒辦法和外界聯系。
8月7日一早,沙河子鎮政府開始轉移住在磨盤山水庫附近的200多名大柜村村民,彭乃思和隊員得知消息后趕緊拉著沖鋒舟趕到鎮政府支援。
穿山甲救援隊的名字來自盾構機“鋼鐵穿山甲”的稱號。曾經,建一條隧道要“鋼釬加大錘、打眼又放炮”,后來,有了盾構機這個遁地穿山能手,挖土碎石不在話下。
2021年,河南鄭州發生“7·20”特大暴雨前,這支企業的救援隊正式成立,并在那場暴雨中參與了積水路段的排水工作。成立之初,穿山甲救援隊有35人,后來擴大到72人。
7日上午,五常下起一陣急雨。因出村山路多處塌方,大柜村村民要乘坐沖鋒舟通過磨盤山水庫轉移,上岸后道路仍有多處積水,需要乘坐卡車、大型拖拉機等車輛。穿山甲救援隊冒著雨在水庫岸邊等候,背著、攙扶著年紀大的村民,把他們送到下一個換乘點。
在救援現場,有孩子腳底受傷,穿山甲救援隊里的女隊員于瑤就幫忙照顧孩子。彭乃思說:“受災群眾里有孩子和婦女,很多事情我們男隊員不方便溝通和提供幫助,但有女隊員我們就放心多了。”
和穿山甲救援隊一起來支援五常的,還有來自鄭州的天舟救援隊。
吳聰和侯飛兩個年輕人身著灰色的隊服,在支援完涿州后回到鄭州稍作休整,就連夜趕往五常。
和企業救援隊不同,天舟救援隊屬于鄭州市經開區的社會救援力量,隊員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退伍軍人,有的是健身教練,也有做生意的,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在救援時擰成一股繩。
天舟救援隊成立于鄭州“7·20”特大暴雨之后,“起初大家是自發參與到鄭州暴雨的救援中,十幾天的救援下來后,我們就從幾個人變成了一支隊伍。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往哪里上。”吳聰告訴記者。
平時他們通過救援隊之間的微信群,了解各地的求助信息,在短視頻平臺上開通賬號,及時拍視頻更新自己所在的位置,還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發在上面,方便更多人快速聯系到他們。8月7日下午,在參與大柜村村民轉移工作時,就有附近村民給吳聰打來電話,請他們過去救助不小心落水的村民。吳聰趕緊把這個信息告知村干部,即刻組織救援。
7日忙碌了一整天,協助受災群眾順利轉移后,晚上,吳聰和侯飛又幫著鎮政府整理物資。兩天沒怎么合過眼的他們,忙完這些工作后,當天夜里才睡了個完整覺。
連續作戰后,彭乃思和隊員們返回了鄭州,吳聰聽說臺風“卡努”要來,決定留在這里隨時支援。
吳聰得知一些村屯受災嚴重,損毀的道路修好后,他開著車去看望留在村里的老人。到了石頭河村治安堡屯,他看到房屋受損情況比想象中嚴重得多,有的磚房倒塌,有的開裂沒辦法再住人,“這里需要更多的幫助”。
水災之后,防疫不能忽視。吳聰看到村里的一些老年人不愿意出村,“但村里的飲水和用電并不便利,而且洪水過后會在環境里留下很多細菌,老年人身體抵抗力差,一旦出現疾病目前很難及時就醫”。吳聰來到鎮上衛生院找大夫了解防疫知識,并把這些知識做成短視頻發布在網上,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災后防疫的注意事項。
離開沙河子鎮前,吳聰看到鎮衛生院已準備好消殺藥品和使用說明,就挨家挨戶發給返回鎮上的居民和商戶。對還沒回來的村民,他便在其家門口貼上通知,寫明到哪里領取消殺藥品。
吳聰說,他留下來是想了解鎮上和村里的群眾有什么困難和需求,想通過募捐幫幫這里,“鄭州暴雨時,八方來為鄭州‘撐傘’,我們鄭州也想為他人‘撐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寧迪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