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廣州8月25日電(記者孟盈如)廣汽集團8月25日披露2023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廣汽集團匯總口徑共實現營業總收入約2335.32億元,合并口徑營業總收入約619.11億元,同比增長約27.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9.66億元。
但與此同時,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上半年汽車市場呈現前所未有的動蕩。”受到今年以來消費需求不旺、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價格戰等影響,同時,作為合資起家的廣汽集團,目前面臨合資品牌傳統燃油車下滑拖累和國際化發展較慢等因素,表現出階段性承壓。
對此,廣汽也做出了一定的戰略升級和調整。曾慶洪表示,保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持續發力同時,廣汽合資企業新能源轉型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與此同時,在國際化市場方面,廣汽將補足發力,建立相關海外基地,拓展國際化進程。
(資料圖片)
自主發力 助力產銷產值正增長
上半年廣汽集團全面開展“齊發力、拓增量、提質增效攻堅戰”,實現汽車產銷119.69萬輛和116.30萬輛,同比增長3.93%和1.14%。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總體增速低于行業水平,但扣除出口,增速與行業基本持平,所以主要在國際化方面有所落后。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自主品牌銷量繼續攀升,對集團的貢獻穩步提升。廣汽集團自主品牌上半年累計銷量39.7萬,同比增長45.4%。收益也在不斷改善。
尤其是新能源銷量大幅上漲。今年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約375萬輛,同比增長44.1%。廣汽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23.6萬輛,同比增長 108.5%,其中自主新能源21.4萬輛,同比增長112.9%。
燃油車市場萎縮合資品牌加快新能源布局
但與此同時,行業結構調整導致合資企業的發展受限,拖累廣汽集團業績。馮興亞表示,合資品牌方面,由于燃油車市場整體在萎縮,而合資品牌新四化轉型較晚,沒有跟上中國上一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步伐,所以丟失了一些新能源的市場份額。曾慶洪表示,廣汽集團發展面臨兩大課題之一,就是合資企業的電動化轉型慢。特別是廣汽三菱項目停產,股東雙方還一直在努力支持和投入,探討其后續紓困轉型方案。“這兩年,為解決廣汽菲克和廣三問題,我們短期在利潤上承壓,是為了今后可以輕裝上陣。”
但是,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在新四化方面也已經在奮起直追。馮興亞表示,“相比自主品牌,合資品牌所獲得的投入力度更大,因為有來自股東雙方的大力支持。就廣汽集團的兩個合作伙伴本田和豐田來看,他們在繼續鞏固在混合動力全球領先優勢的基礎上,電動化轉型力度逐步加大。”
其中,本田宣布到2027年之前將在中國推出10款e:N品牌純電動車,其中廣本會有5款。在2027年以后,將不再向中國投放新的燃油車型(都將是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等電動化車型),并且計劃到2035年,Honda中國將率先在全球提前實現純電動車占比100%的目標。
豐田方面,作為全球化企業,正向著以研發純電動車為中心的移動出行公司進化,在中國會基于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獨立研發,并把在中國企劃研發的產品普及到全球。目前,豐田是智能電混雙擎、bZ純電動專屬系列以及氫能應用與開發等多條路線在同步推進。
“此外,之前我也講過,智能化具有很強的本地屬性,所以在智能化方面,本田和豐田也正積極推進在中國現地的研發。”馮興亞說,“作為中方股東,廣汽集團也非常愿意為合資企業轉型提供支持,加大自主反哺合資公司的力度。”
馮興亞表示,合資企業銷量下滑,是應對市場快速變化的一種主動調整,也是為未來競爭積蓄新的力量。上半年,廣汽豐田銷量超過45萬輛,位居合資車企第三、日系廠商第一,零售增速高于燃油車市場整體增速。廣汽本田上半年銷量也有29萬輛,并且開啟了出口業務。“他們在用戶基盤、口碑等方面都有雄厚的積累,為今后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相信在電動化轉型方面還是能取得明顯進步。”
補齊短板拓展國際市場
曾慶洪表示,廣汽集團面臨的另一課題就是國際化發展緩慢。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累計出口只有2萬輛,同比增長約29%。“這個規模、增速和同行比都是落后的,和廣汽集團的體量也是不匹配的。”
據悉,國際化方面,廣汽集團已完成新一輪組織機構改革,堅持“一把手、強關注”,強化對國際化事業運營管控,進一步聚焦主業提升集團競爭力,并由馮興亞兼任廣汽國際董事長。
目前,廣汽國際化板塊制定了“1551”國際化戰略。廣汽集團將以"1"個2030年挑戰50萬的目標為牽引,在海外站穩歐洲、亞太、獨聯體、中東非洲、中南美洲"5"大市場版圖,深耕至少12個萬輛級戰略市場。未來5-10年,廣汽國際業務將以品牌國際化、產品全球化、生產本地化、銷服綜合化和生態多元化的價值鏈"5"化為核心抓手,重點落實"1"套全球組織與人才保障機制,構筑海外事業發展共同體。
據悉,廣汽在歐洲市場將以純電車型進入,重點聚焦西歐市場,計劃今年推進歐洲公司設立。亞太市場將以燃油(含混動)+純電進入,至少布局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等生產基地,輻射東盟國家,打造泰國、馬來、菲律賓和印尼四個萬輛級核心市場。中東非洲則將以迪拜分公司與配件海外倉為據點,繼續深耕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地區基盤市場,同時運營好已有的尼日利亞、突尼斯SKD工廠并積極推進埃及、南非CKD布局,未來形成四大萬輛級核心市場。中南美洲方面,今年已經設立墨西哥子公司,強化現地運營管理,聚焦墨西哥和智利兩個萬輛市場。獨聯體市場中整體發展聚焦俄羅斯,短期以CBU為主,同步對本土生產可能性與必要性保持關注。
近日,廣汽埃安宣布首批出口車輛100 臺 AION Y Plus在廣州南沙港隨船發運泰國林查班港,這是廣汽埃安首次向海外市場發運整車。根據規劃,2023年埃安計劃在東南亞完成3000臺銷售目標,力爭年內在泰國建成不少于30個經銷網點,覆蓋主要區域市場。目前東南亞已完成21家渠道認定,其中泰國已認定17家渠道。
增強產業協同智慧出行醞釀上市
作為萬億廣汽的另一個重要增量,廣汽集團在能源生態板塊也有大動作。
目前,廣汽已經將原材料、充換電、儲能和回收等幾大資源進行整合,成立優湃能源科技公司,圍繞“電池、電池銀行、充換電服務、儲能及電池回收再利用”,致力于打造能源發展新引擎。“未來能源板塊不只是服務廣汽,而是面向全國市場,共同做大能源生態產業的蛋糕,不排除也會考慮資本市場運作,努力做大做強。包括在智慧出行商業化運營方面,如祺出行最近剛剛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有機會成為自動駕駛運營科技第一股。”曾慶洪說。
編輯:丁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