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的公交站場什么樣?公交候車亭經過幾代變遷?過去公交站場工作人員穿什么樣的制服?在公交站場迷你“博物館”都可以找到答案。6月25日,在百順北路(嶺南新世界)公交站場,廣州公交集團交通站場開展公交站場迷你“博物館”、愛心驛站揭牌暨公益便民集市啟動儀式。快乘上“時光專車”去重拾關于公交站場的老記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打卡記憶里的公交站場
“37歲”中山八路公交站場正進行改造
設在百順北路(嶺南新世界)公交站場內的公交站場迷你“博物館”在25日正式揭牌。其外觀還原公交候車亭外形,室內分為參觀區和體驗區,內容涵蓋站場發展、管理變化、今昔對比、亮點服務等九部分。
“在迷你‘博物館’看到中山八路站的改造歷程,驚喜又親切,中八總站承載著我們老廣很多年的公交記憶,非常期待見證它的再次升級。”家住荔灣區的市民劉先生很有感觸地說道。
記者看到,迷你“博物館”中,單獨列舉了中山八路公交站場和天平架公交站場的發展變化。據介紹,選取這兩個公交站場進行介紹,是由于其建站較久、并且為許多老廣所熟悉。“停靠中山八路公交站場的線路很多,基本覆蓋了‘老荔灣’的線路,以前那里僅是一個站場,到后面增加了大型的連廊,改善候乘環境。現在中山八路又在施工中,建成后將打造為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站。”公交站場迷你“博物館”工作人員李天彥介紹稱。
記者了解到,中山八路公交站場從1986年開展至今,已有37年歷史,當時多達34條線路在此運營。2003年,中山八路公交站場完成第一次改造升級,營運區面積進一步擴大,通過人車分流設計重新布局,并且新增了大型構架連廊等便民設施,實現了公交站場管理體制改革的預期效果。2019年12月,中山八路公交站場再次升級改造,升級后公交站場成為集公交停車場、社會車輛停車庫、社區配套服務中心和商業服務區等多功能的綜合體。 1年后,這一公交站場又啟動升級改造,目前改造仍在進行中,據介紹,規劃建成后的中山八路公交站場將打造為集無縫銜接公共交通設施與便利型商業功能等于一體的低碳型綜合交通換乘樞紐。
此外,現場還展示有過去與現在的公交站牌,許多市民與它們合照打卡。擺放在展柜里、屬于不同時代的迷你版公交候車亭也吸引許多市民駐足。“迷你‘博物館’內展示有從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每一個重要節點的發展史,包括圖片、文字的展示,也有一些‘老物件’,包括以前的員工制服、過去使用過的候車牌候車亭,還有曾經報站用的一些儀器等。”李天彥告訴記者。
而現場最吸睛的是設有VR設備,市民戴上VR眼鏡可以以乘坐“時空專車”的方式,沉浸式體驗公交站場的發展變遷。
全新升級的“旗艦版”愛心驛站揭牌
當天,新建成的嶺南新世界愛心驛站一同揭牌。作為全新升級的“旗艦版”愛心驛站,嶺南新世界愛心驛站在以往的建設經驗上,新增專用手機充電點、愛心雨傘、便民工具箱和女士愛心箱等,最大限度為戶外工作者帶來工作便利和貼心守護。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廣州站場中心積極推進“愛心驛站”建設,打造面向社會戶外勞動者和公交職工的多元化民生服務港灣。除了新建成的嶺南新世界愛心驛站,在中心城區的8個公交站場(東山龜崗、天河客運站、白云文化廣場、云臺花園、天河公交場、天平架、海珠客運站、火車東站公交站場),海珠、滘口2個客運站均設有這樣便利惠民的愛心驛站,讓戶外勞動者們在忙碌奔波時,也能找到一個可供休息的溫馨場所。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盧夢謙 高鶴濤 通訊員 張詩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