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艷茹
從孔子的“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再到當下的“四有”好老師,雖然人們對師道的理解、對教育理念的認知隨時代變遷,但是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全國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我市4位優秀教師,他們中有新入職的幼兒園教師,有默默奉獻26年的特級教師,也有用心用情幫助留守兒童的鄉村教師。請跟隨記者一起,看看他們眼中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教師魏長存:
用青春書寫愛與責任
“去年9月,我從青島大學畢業后入職幼兒園。幼教工作瑣碎,面對一群年幼的孩子,我充分發揮男幼師的優勢,細致入微地照料每一位幼兒,用真心去愛護每一位孩子。”高新區洸河街道公園里幼兒園教師魏長存告訴記者。
“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創造適宜幼兒發展的教育,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堅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用心去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鼓勵每一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魏長存向記者詳細介紹道,“幫孩子系好鞋帶、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是我對孩子們愛的體現;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也是我對孩子們愛的表達。”魏長存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難題。在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時光里,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
“教育的本質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在教師節來臨之際,魏長存希望把這句名言分享給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希望我們在未來的教育生涯中,繼續播撒知識的種子,引導孩子們茁壯成長。”
小學教師楊雪:
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26年的辛勤耕耘,26年的默默守望,讓我深深愛上了教師這一平凡而又神圣的職業,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作為一位教師的艱辛、責任與幸福。”9月6日,梁山縣第三實驗小學教師楊雪告訴記者。
1997年,楊雪從山東省汶上師范學校畢業。從踏上講臺的那一刻起,她就立下了“當園丁培育百花,做黃牛無私奉獻”的誓言,并定下了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準則。“做了一輩子教師的父親教誨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一直謹記于心,愛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孩子,愛自己所從事的教書育人崗位,擔負起黨和國家所賦予教師的神圣責任。”楊雪說。
教師要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參加工作以來,楊雪以真善美的標準待人,以愛崗敬業的精神工作,以刻苦鉆研的進取心治學,先后被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杏壇名師、濟寧市優秀輔導員、孔孟之鄉最美教師等榮譽稱號。
“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鑄民魂。”楊雪說,“新時代,讓我們爭做大國良師,永葆教育初心、擔當筑夢使命,言為士則、行為世范,在教書育人工作中不斷創造新業績。”
鄉村教師劉晴:
振興鄉村教育是我們的使命
“作為鄉村教師,我們有一顆不愧于人民教師、奉獻鄉村的赤誠之心,有的是對家長、對孩子從一而終的點滴教育與關懷。”任城區唐口大流店小學教師劉晴說。
談到鄉村教育,劉晴告訴記者:“農村學校大多以語文、數學為主,缺少音樂、美術等專業教師,較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同時,在農村就讀的家庭對于先進的教育理念也缺乏認識。”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劉晴深入鉆研教材,為學生創設真實情境,培養孩子樂于探究、勇于質疑的品質。她注重掌握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和分層輔導。尤其注重用愛心和耐心感染學生,主動熱情地幫助留守兒童。
“教育青少年成長是我們的責任,振興教育是我們的使命。我們不是棟梁,但我們的事業是棟梁;我們不是未來,但我們的學生是未來。”劉晴寫出了對所有教師的寄語。2021年,劉晴被評為任城區優秀教師;2023年,她被評為任城區小學數學教學能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