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祝梅 通訊員 裘云峰 徐慧芳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浙江省早稻播種面積、畝產量、總產量實現“三增”,其中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均創近八年新高。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83.2萬畝,同比增加13.6萬畝,面積增量連續第二年居全國第一;全省早稻畝產量419.8公斤、總產量15.38億斤,分別增長1.4%、9.5%,增量均居全國第三。
早稻是奠定全年糧食豐收的重要基礎。圍繞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浙江將糧食生產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和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落實省市縣三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包片指導督促糧食生產工作制度,確保早稻面積落實落地。
為有效穩定種糧農民收益預期,浙江持續實施規模糧油補貼、訂單獎勵、最低收購價、大戶貸款貼息等種糧扶持政策。其中,稻谷最低收購價在國家基礎上每百斤增加4元,早稻最低收購價每百斤比去年提高2元;訂單收購早稻給予每百斤30元的獎勵且實行應收盡收;全面推行水稻完全成本保額補充保險,最高保額從每畝1000元提高到1400畝;啟動實施2023年度省級規模種糧動態補貼政策,補貼標準為20元/畝。
各地也進一步優化惠農舉措。比如,溫州洞頭區今年將水稻種植補助從每畝80元提升至200元;蒼南縣靈溪鎮在省、縣補貼基礎上,對本鎮種糧大戶新增早稻面積每畝再增加300元補貼,新增早稻累計畝補貼達到750元。
“浙江早稻面積產量再創新高,主要得益于良種良法配套。”省農技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大力推廣“中組53”“舜達135”等早稻優良品種,通過早播早栽、培育壯秧等栽培技術確保早稻茁壯成長。此外,近年來,浙江持續普及建設育秧中心,應用疊盤育秧技術的早稻出苗率比常規育秧方式提高15%以上,目前,全省采用“1+N”疊盤育供秧模式的早稻占比已超過20%。
為促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均衡增產、農民增收,此前,浙江印發《浙江省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通過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發展,大面積提升我省早稻等糧油作物單產水平。目前,浙江已確定糧食高產高效部級項目實施縣12個、省級高產創建示范片355個,組織各地開展早稻等糧油作物高產攻關和早稻交叉測產工作。
我省早稻自7月10日由南至北陸續開鐮,今年收割期間曾遭遇臺風影響。為此,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全力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累計派出技術服務隊1159支、9907人次,組織搶收成熟早稻、降低災害損失。同時,全省推行早稻翻耕灌水滅蛹等舉措,打好“蟲口奪糧”攻堅戰。今年以來,全省共實施早稻二化螟等重大病蟲防控667萬畝次,挽回產量損失約30萬噸。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