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告誡人們不能盲目崇拜他人。學習可以先模仿,但必須先細心觀察別人的優(yōu)點,研究邯鄲人之所以能夠走得優(yōu)雅的關鍵之處,再從自己的實際狀況來檢視,這樣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像燕國人那樣盲目,一味崇拜別人,結果肯定是沒學到別人的精髓,反而連自己原有的也丟了。
成語出處:子往呼!且子獨不聞夫壽陵(戰(zhàn)國時燕國都城,在今河北省北部)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yè)。(《莊子·秋水》)
衍生典故:《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于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后世根據(jù)以上典故提煉出“邯鄲學步”這一成語。
成語辨析:“邯鄲學步”與“東施效顰”都有機械模仿別人而適得其反的意思,但有區(qū)別。“東施效顰”偏重在盲目模仿,適得其反;“邯鄲學步”偏重在盡管發(fā)現(xiàn)了別人的優(yōu)點,但機械模仿,沒有成功,反而連自己原先擁有的本事也失去了。
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是什么?
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是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shù)。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譯文】: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為齊宣王專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屬倉供養(yǎng)的樂手有好幾百人。齊宣王死后,他的兒子王繼位。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吹,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繼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