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青年非遺傳承人】
瞧,那些“逆襲”的老手藝
——新匠人煥新老手藝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殷澤昊 彭景暉
當人們在一門手藝前冠以“老”字時,這門手藝通常底蘊深厚、精妙絕倫,但有時也意味著它“曲高和寡”“孤芳自賞”,甚至面臨存續方面的困境。
對手藝來說,時間亦敵亦友。有的在歷史長河中日趨式微,有的隨著時間飛逝涅槃重生、乘風再起。生存還是毀滅?這是所有手藝不得不面對的命運。
掌握其命運的,唯有手藝人。
“我們出生時,許多傳統手藝的式微之態已有苗頭;我們長大成人后,傳統手藝的僵局已經打破,很多已完成‘逆襲’!”采訪時,青年非遺傳承人的豪情壯志令記者動容。
在時代大潮中,他們為老手藝插上科技的翅膀,為傳統美學搭建虛擬世界的舞臺,讓“高冷”藝術走進日?!麄兛傆行迈r、接地氣的創意,讓老手藝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找到生存空間,在藝術審美和經濟收入之間找到平衡點,締造著屬于一根繡線、一根竹絲、一塊銅板的傳奇,講述著文化物件里的中國故事,反映著一個民族對過往的追思、對未來的追尋。
張雪的蘇繡團扇“鳳凰于飛”。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