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感冒或者其他小毛病,很多人習慣去藥房拿點藥了事。不過選擇的時候又開始糾結了:到底是選中藥好呢還是選西藥好?
年輕人會覺得西藥見效快,長輩卻覺得老祖宗傳下來的中醫才是寶貝。
近幾年來,中醫在國內引發廣泛質疑,批判聲音一片。不過與國內批判聲相反的是,在海外,中醫卻成為很多明星、王室的“寵兒”。比如大名鼎鼎的美國運動員菲爾普斯就非常熱衷于拔火罐。
同時,近年來到中國學習和進修中醫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
看到這種現象,不由得想起一些類似的事情: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有一種老公,叫做別人家的老公 ,
有一種藥,叫做別人家的藥 ……
中西與西醫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反應的是中西文化的差異。對此,金誠集團董事長韋杰有著不同看法。
中醫:療效慢? 這個鍋我不背!
西醫:不治根?我更不背
對于中醫和西醫的差別,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中醫療效慢,西醫治標不治本。不過,這個說法可能錯了。
在最近于杭州廣廈體育館舉辦的韋杰“WORLD I”全球巡講杭州ENCORE站演講中,韋杰表示,人們總說中醫慢,其實是對傳統中醫的一種誤解。中醫的問題并不在于整個中醫的問題,是在于技術和藥材本身出了問題。粗獷式的中藥種植和加工,使得現如今許多中藥品質和藥效大不如以前。傳統中醫并不是說為了去病根就需要很久的時間,中醫其實也同樣是追求標本兼治的平衡之道。
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的“生物鐘機制“
其實中國古人早知道?
在今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上,來自美國的三位遺傳學家,因發現生物鐘控制身體的機制,獲得了學會的嘉獎。他們在人體內發現了睡眠因子,為什么晚上會睡覺,白天會醒來,什么時候會覺得疲勞,什么時候你想好好的工作,三位科學都找到生物學上的依據。只要能把睡眠因子按照時間應用好,你就可以做到非常好的生活和工作的區分。
但韋杰卻發現,其實這三位科學家提出的生物鐘理論,與中國古人的十二時辰極為相似。
二者都把一天分為了24個節點。早上凌晨3點到9點是人身體的春天,需要起床,鍛煉身體,像春天需要播種、施肥,勤加開墾;早上9點到下午3點是一年四季的夏天,就是要努力工作;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人身體的秋天,也就是這個時候,要開始總結、開會、收獲;晚上9點到第二天凌晨的3點,這個時候是冬天,一定要藏,要想盡各種辦法睡覺,讓自己睡著,睡著了運氣才會變好,才能期待第二天的整體發展。
(睡眠因子晝夜節律圖)
(黃帝內經12時辰養生經)
將二十四節氣與人體生物鐘相結合,不得不嘆服中國古人的智慧,而這一智慧,比西方諾貝爾獎獲者們的發現,早了上千年!
地球意志的力量
除了差異,在近代世界發展中,中西方文化其實越來越多地出現了融合。
“沒有一個國家會取代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一種文化會取代另外一種文化。“韋杰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取代它了,它只不過以另外的形式存在發展而已,它還會持續的往前發展,這其實是一種地球意志。
韋杰認為,大到國家的發展,小到一個企業的發展,都需要符合地球意志,在差異中尋求大同和融合。就像韋杰打造的金誠集團,以特色小鎮為核心商業模式,除了每個小鎮獨一無二的特色之外,小鎮還需要擁有完善的產業鏈。“我眼中的理想企業應該是社會型的公司,而不是企業型公司。”韋杰在演講中這樣說,而金誠,便是這樣一家社會型的公司。
金誠龍蝦小鎮
中國人經常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當一家公司,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發展符合地球意志的時候,才會獲得持續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