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落地…耳濡目染…牙牙學語…說話這門藝術,我們從小就會,但是,你真的會說話嗎?
有的人,無論怎么組織語言,只能傳達60%的思想;有的人,卻能實現200%的效果,直擊受眾心靈,這就是講話的藝術,即演講。
哪里有聲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演講,哪里就有希望。古有戰國蘇泰數國游說不辱使命,三國孔明力排眾議舌戰群儒,近有周恩來影響世界格局風云外交,今有金誠韋杰“World,I”全球巡回演講促進中西融合,探索地球文明起源……演講在無形中助推歷史發展,是一種強大的隱形生產力!
韋杰演講
演講的技巧是什么?我們該如何說話?看懂以下案例,或許你會選擇閉嘴…因為,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根本不會說話。
韋杰“World,I”全球巡回演講
首先,一個發人省醒的開場白至關重要。
“為了今天的約會,我等了幾千年,我相信你們也等了幾千年。”這句話是韋杰“World,I”全球巡回演講杭州Encore站的開場白,這句開場賦予了這場演講新的內涵,這是一場穿越千年地球文明的約定。
很多人演講了2小時,也許他的段子很搞笑,中途會抖出各種包袱,但是回過頭來,你卻說不出這場演講究竟在講什么,給你帶去了什么。
所以,一個好的演講,通常在開頭直截了當表達核心觀點,或發人深省令人難忘。
其次,將數字表達形象化。
一場有深度的演講,往往離不開各種數據的支撐。
韋杰“World,I”全球巡回演講在1個半月時間里,飛越了6萬公里,對于這樣的數字,受眾很難直觀感受。
如果你這樣表達:6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兩圈,一個人沒日沒夜地走,需要772天,兩年零2個月;橫跨八個國家和地區,九大城市,轟動了日本東京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九所全球頂級高校。
那么,同樣的數據,會在受眾心里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會更加形象、生動、具體。
再者,通過講故事服務觀點。
講故事在演講中是一個很有效的手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選擇的故事必須與主題有關,所有的內容必須服務演講本身;在你的演講中如果出現多個故事,那么,這些故事必須被梳理,故事與故事之間需要起承轉合、層層遞進。
“在湖南張家界天門山吃荷包蛋”、“在世界巡講途中煮泡面泡飯吃咸菜老干媽”、“同事經常加班熬夜”……在韋杰的演講中,運用了多個故事,或幽默風趣,或意味深長,但每一個故事都在為他的演講主旨服務,告訴受眾,他想傳達的思想:中西結合、地天人合一、城市意志、睡眠因子…
故事是演講者與受眾的橋梁
最后,完美結尾呼應開頭。
在 “World,I”全球巡回演講杭州Encore站的最后環節,韋杰先生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天地人合一”是中國人的傳統智慧,韋杰先生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這種智慧,“事不過三,所有的行為、所有的發展,都離不開1、2、3。想一想一,想一想二,想一想三,三思而行。”
以幽默結尾,調侃同趣;以故事結尾,輔以名言;以“道具”結尾,詩詞點綴;以高潮結尾,妙語相佐是完美收尾的幾款樣式。“我在未來等你” ——韋杰先生的演講以一個美好愿景式的結尾喚起與觀眾的情感共鳴,有多少完美的演講,最終敗給了爛尾,韋杰先生的這一招,為整場演講大大加分。
技巧易學,內容和思想需要沉淀,任何一場演講的內容必須凌駕于技巧之上。
演講不是漫無目的閑聊,面試闡述、商務談判、現場教學都是一種演講形式,演講該被研究、深耕。
“World,I”全球巡回演講,集技巧、思想于一體,值得你靜靜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