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日本經濟新聞Trendy頻道刊發了日本IT專欄作者山谷剛史關于猩便利的報道,文中介紹了猩便利智能自助便利店卓越的購物體驗,并表示在即時便利賽道上,擁有專業的創始團隊、獲得資本青睞的猩便利,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事實上,正如這篇報道的標題所言,猩便利的智能自助便利店并非“無人”便利店,店內是“有人”的。只是應用了移動支付技術之后省去了收銀人員,同時也為顧客節省了排隊結賬的時間。店內的員工主要為顧客提供引導和服務,帶給顧客更好的購物體驗。此外,店內還提供圖書、雨傘、充電寶等租借服務,共同打造溫馨舒適的共享休憩空間。
這種新型的便利店業態為時間緊、節奏快的通勤人士提供了便捷的購物方式,同時,因為也可以使用現金結賬,對于不熟悉移動互聯網的年長者而言也很方便。通過引導用戶下載APP,猩便利成功聚攏了大量用戶,積累了精準用戶群體的消費數據,未來有著廣闊的想象空間。
報道還介紹了猩便利創始團隊,并評論稱:“由前羅森中國副總裁、前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等對傳統零售和互聯網商業都有深刻理解的專業人士組成的創始團隊,取得這樣的成果并不令人驚訝。”
日本向來是便利店行業的傳統大國,便利店+自動售貨機業態非常普及。但中國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催生出的各種新型便利業態,仍令日本媒體深切感受到新零售的強勁新勢頭。現今正處于工業化時代向互聯網時代轉型的關鍵時期,下一個時代必然是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零售相結合誕生的新型零售業態,在匹配市場和用戶需求、提升零售業效率方面更具優勢,而中國在促進互聯網和傳統行業融合的方面具備彎道超車的機遇。以猩便利為代表的中國新零售企業,正是以這樣的新業態,為中國市場提供了更符合國情及目標用戶消費習慣的即時便利解決方案。
針對白領通勤群體工作節奏快、時間寶貴、注重生活品質的特點,猩便利緊扣“近快好”三大用戶價值,以“智能便利店+無人便利架”的店架協同“便利·蜂窩”業態,為目標群體提供近在身邊、觸手可得的高品質商品和服務,以鮮食、水果、乳品、飲料、包裝零食等豐富品類,全面覆蓋白領通勤群體的“一日六餐”所需。這種最小顆粒度的即時便利業態,正是白領通勤人群高頻剛需+小客單價消費需求的最優解。
猩便利所建立的“千架千面”、“日補貨周上新”的行業標準,以及包括大量生鮮商品和自有品牌商品在內的商品運營,無不要求高效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以及強大的精細化運營能力。而猩便利所體現出的精細化運營能力,令一貫以匠人精神和工業化運營而聞名的日本業界也刮目相看。山谷先生在前往上海的猩便利智能便利店體驗之后表示,“隨猩便利的智能便利店在系統、商品、店內的各個方面,相較于已有的便利店而言,都更為精細考究。”
創立半年以來,猩便利已經在天使輪和A1輪總計融資近5億元,牢牢占據了即時便利賽道的領跑者位置。截至11月中旬,猩便利的無人便利架觸點數已突破3萬,智能便利店開業10家,覆蓋全國幾十座超一線、一線、二線城市,觸達千萬級的白領通勤用戶。
作為新零售領域的全新物種,猩便利所從事的依然是零售行業,雖然管理團隊具有濃厚互聯網基因,但非常敬畏傳統線下零售業。因為零售的本質不會改變,無論使用怎樣的互聯網方式,只有為用戶提供更快、更近、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才能長久地立足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