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互聯網金融”一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最初的“促進發展”到“規范發展”再到“警惕風險”,然后就到了2018年的“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措辭的變化反映出政府對行業發展的態度,也顯示出互聯網金融行業五年來經歷了從高速發展到規范整治的歷程。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態度之所以從“警惕風險”調整到“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主要是互聯網金融的市場狀況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事實也的確如其所言,之前出臺的多項監管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市場環境正從原先的大混亂走向規范有序,無論是監管的工作量還是難度都大大降低。因此,監管部門的側重點將有所不同,從原來的嚴厲防范打擊風險,過渡到常態監管、服務行業的階段。
互聯網金融市場走向規范有序,監管成常態化;今后重點是普惠金融,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
今年兩會上,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盡管在之前政府也曾多次表態要支持普惠金融的發展,但明顯沒有達到今年的重視程度,其力度和決心可謂是前所未有。
我國政府也積極為普惠金融創造有利條件。不僅出臺多個文件推動金融機構拓展普惠金融業務,還發布了一些正向激勵管理政策。從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就不難看出來強調要“支持金融機構拓展普惠金融業務”。
目前看來,互聯網金融在此方面無疑大有可為。普惠金融業務之所以不被傳統金融行業所重視,不是說沒有利潤,而是運營管理成本較高。對于規模越大的企業來說,拓展普惠金融業務的機會成本也越大,因此它們更愿意把資源投入在其他收益更高的業務上面。
而這恰恰可能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市場機會。多融財富作為資產超過100億元的國資委下屬機構控股、并專注國企供應鏈金融的優秀互聯網金融企業
,一直致力于為廣大機構、企業及個人提供“專業、高效、安全”的綜合性普惠金融服務。相對于銀行和巨頭,多融財富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要低得多,因此拓展金融業務時具有相對優勢。加上長期在行業摸爬滾打,掌握了細分市場的較全面市場信息和部分大數據。
在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成為剛需的背景下,多融財富作為以小微金融為代表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平臺,基于供應鏈核心企業上下游發生的真實的交易關系和由此產生的海量歷史數據,通過對借款企業的資金流、物流進行有效控制,探索出一條將金融活水引入實體經濟的融資新模式。
未來,多融財富將繼續圍繞“產融結合、服務實體”的理念,切實為實體經濟賦能,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的方向--深化國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遵循這一原則,身處2018普惠金融大力發展之年,多融財富致力于更好的建立、健全企業責任清單制度,用心打造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卓越品牌,為中國普惠金融事業與產業升級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