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普及,開啟了移動電子商務的新篇章,移動支付應運而生并得以快速發展。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移動支付產業快速增長,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移動支付金額分別增長3.2倍、1.3倍和3.8倍,遠遠高于其他支付手段的增長速度。目前,移動支付金額已占我國電子支付業務總額的4.32%,成為我國電子支付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機構預測,我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有望在今年年內突破10萬億元大關。
近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在出席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金融展時,分享了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熱點及趨勢。王素珍表示,目前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移動支付的業務規模保持高速的增長態勢,2015年國內銀行共處理移動支付138.37億筆,涉及金額108.22億元;二是移動支付業務持續向移動端遷移,遠程支付占絕大部分;三是移動支付客戶的數量穩步增長,近場商戶的數量增長非常大;四是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引導市場主體規范發展、合理創新。
目前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財富管理、消費生活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發展移動支付對實踐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義。長久以來,普惠金融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是金融機構的覆蓋有限,由于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人口居住非常分散,經濟較為落后,金融交易規模較小,金融機構在增設網點和提供金融服務方面明顯動力不足,金融的逐利性特點和普惠金融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而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較好滿足了農村客戶轉賬匯款、借貸、保險等小額金融服務的需求。同時移動支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兼顧安全和便利等優勢,為廣大農村尤其是邊遠地區人群提供了獲取基礎性金融服務的新渠道,有力助推了普惠金融的發展。
業界普遍認為,移動支付是未來支付發展的必然趨勢,發展前景廣闊。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伴隨國外移動支付工具的進入,必將加劇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國內移動廠商若想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要“以客戶為中心”,把用戶體驗做好,充分滿足用戶需求,從安全技術和應用領域等方面尋求突破,才能觸動并最終贏得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