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范縣有機大米的 “鴨稻共生”生態水稻基地,從這里生產出來的有機大米在今天上線貝店,引發了購買熱潮。
近年來市場興起有機大米,其只在有機土壤里栽種、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無污染和口感香糯等特點,深受追求健康生態食品的消費者們認可。而“鴨稻共生”技術則將有機大米的營養價值和口感又提升至新的水平。
“鴨稻共生”是什么?
稻田放鴨最早起源于明朝時期,史記記載始于800年前,其目的是用鴨防治稻田蟛蠐,后用于防治蝗蟲。而如今的鴨稻共生,就是采用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水稻種植模式:將稻鴨養在田間,讓鴨子幫忙“照顧”稻子。
“鴨子會吃草、吃蟲子,鴨蹼還會把草壓倒,同時又不會傷害到稻子。而鴨子解決不了的草,就請當地的村民下田拔。” 當地的有機大米種植人說。
其實,稻鴨共作是治蝗、除草、除蟲的傳統而有效的方法,鴨子還具有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蘗的作用。養鴨所產生的天然肥料,也為稻田補充了養分。只不過現在人們急功近利,一味追求高產,現在已很難見到稻田養鴨的場景了。
“鴨稻共生”大米營養高口感贊
鴨為水稻除蟲、除草、施肥、刺激、松土,而稻田為鴨提供勞作、生活、休息的場所以及充足的水、豐富的食物,兩者相互依賴,這就是鴨稻共作。稻與鴨互惠共生共長,構建起立體種養生態系統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培育出來的有機長香米也因為無農藥、純天然,擁有著更高的營養價值。
與普通大米相比,鴨稻共作的有機大米富含更多B族維生素,用有機長大米熬粥,還具有補脾、和胃、清肺、益氣、養陰、潤燥的功能,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對脂肪的吸收有促進作用。
與此同時,有機天然環境下生長出來的鴨稻共生大米,在口感上也會比普通大米更加軟糯香甜,清香松軟。聞到它,甚至能喚起許多老一輩人對大米醇香的嗅覺記憶。
生態有機,貝店為它們提供無限可能性
好的糧食也許并不會流于表象,就像這有機田地里剛成熟的水稻,從種子埋進泥土前便做足了準備。他們經過四季的努力,最終才能與你見面。
高品質必定締造好口碑,這是貝店上線有機大米的目的。不僅有機大米,貝店自成立以來,一直因精準對接高品質的商家供給與消費者需求而口口相傳。在貝店,社交電商的活力為有機大米這類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提供了無限可能性。
對我們而言,水稻可能只是桌上的一碗飯,但是于品質社交電商貝店而言,讓有機生態米成為一碗數萬家庭餐桌上的米飯,卻是貝店對健康、生態、綠色、有機生活態度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