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激情的旋律,各隊身著具有民族特色的運動服依次登臺,隊形整齊,跳得或鏗鏘有力,或柔美端莊,或激情四射,極具感染力。
5月23日至24日,河北省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健身操比賽精彩上演,13支參賽隊同場競技,各展風采。
(資料圖片)
民族健身操在2014年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河北省于2018年將民族健身操項目列為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省民族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至今已連續舉辦兩屆比賽。
“民族健身操將民族舞蹈與健身操動作合二為一,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加強了各民族舞蹈的借鑒與交流,讓民族文化和體育健身融為一體。”本屆省民族運動會民族健身操項目裁判長李俊怡說,本次比賽整體水平較上屆有明顯提升,各代表隊在表演服裝、隊形變化等方面精雕細琢,自選套路創意更具風格和韻味。
本屆省民族運動會民族健身操項目分為規定套路和自選套路兩個小項,分別展開兩輪角逐,每場比賽每隊上場16人。規定套路動作要求采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編制下發的統一標準;自選套路每個代表隊可結合不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進行音樂選擇和動作設計。
“規定套路和自選套路我們都獲得了二等獎,特別開心。”衡水代表隊教練、衡水學院教師邊景珍介紹,該隊兩個套路都是結合蒙古舞元素進行創作和編排的。
衡水市代表隊運動員、衡水學院大一學生張博雯坦言:“首次參加省民族運動會比賽,既緊張又激動。通過學習我感受到這個項目的獨特魅力,喜歡上了這個項目,希望下屆還能參賽。”
作為東道主,秦皇島市代表隊更是提早謀劃、精心準備。組隊單位燕山大學提前一年從該校藝術學院和體育學院選拔優秀隊員進行訓練,并積極創新,在動作編創上融入了具有秦皇島地方曲藝特色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撫寧太平鼓。
“學生們積極性特別高,希望能通過最好的狀態展示出秦皇島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風貌。”秦皇島市代表隊領隊高婧介紹。
5月24日下午,頒獎儀式結束后,在民族歌曲《我們美麗的家》的音樂聲中,所有參賽運動員整齊列隊,和教練員、裁判員一起為觀眾奉上了一份“驚喜”——百余人同跳規定套路動作,將賽事氣氛推向高潮。
“規定套路的編排融合了多民族元素,在全國進行推廣,不僅有利于民族健身操項目的進一步普及,也有助于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李俊怡認為,該項目不受場地限制,易于開展,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創編,男女老幼皆可參與,一定能成為各族群眾喜愛的全民健身項目。
在省民族運動會帶動下,河北省民族健身操項目普及面越來越廣。“我們通過積極開展新套路普及、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以及在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基地進行推廣等,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了解和接觸民族健身操,并通過舉辦類型多樣的賽事活動,吸引群眾參與,取得了明顯成效。”河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文教科技處二級調研員白麗說。(河北日報記者楊明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