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淀水庫管理處工作人員正在通過智能監控系統進行水文數據分析。 河北日報記者 苑立立攝
(資料圖)
初夏時節,橫跨滄州市滄縣、南皮縣兩縣的天然洼地——大浪淀水庫景色秀麗。水庫岸線上、庫區村莊邊、干渠節點處,“天眼”遍布,忙碌不息。
這座水庫興建于1995年,是河北境內最大的平原水庫。該水庫是一座集調蓄、供水、灌溉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大Ⅱ型水庫,總庫容1.003億立方米,承擔了滄州市區以及南皮縣等7個縣(市、區)的生活工業用水供給。目前,水庫日供城鄉生活飲用水30多萬立方米。
“天眼”的背后,是大浪淀水庫管理處運行監控中心在密切監測調度。張偉是這個“智慧水庫”的操盤手之一。
5月26日上午9時,作為大浪淀水庫管理處處長,張偉此刻正在水庫管理處運行監控中心,緊盯大屏,分析各類圖像、數據,判斷著地表水的出入庫流量,并及時做出合理調度。“通過一個屏幕就可以掌握整個水庫情況,如今管理水庫更加智能安全。”他說。
去年8月,大浪淀水庫正式上線智能監控系統,圍繞控運調度、供水管理、安全監測等6大核心業務,以BIM、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支撐,著力解決管控平臺多、數據共享難、協同性差的難題,使大浪淀水庫駛入數字化管理的“快車道”。
“大浪淀水庫的首要職責是保障供水。從引調水到蓄水,從控制水量到監測水位,供水系統是一個非常繁雜細致的系統工作。”張偉介紹,過去掌握整個水庫情況,不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下。如今,通過大浪淀智能監控系統,只需一塊芯片,就能輕松掌握整個水庫情況,水庫供水效能大大提升。
筆者在水庫管理處運行監控中心看到,在智能監控系統大屏上,水庫蓄水量、實時水位、可供水量等信息實時清晰地顯示,工作人員在電腦桌前熟練地操作鼠標,快速切換各個畫面。
據了解,大浪淀智能監控系統還能夠通過自動計算水庫來水量、下游水廠供水量及水質監測數據,為5個泵站聯合供水提供實時、精確的聯合調度方案,促進供水量精細化管理,做到科學有效供水。
保障水質安全是大浪淀水庫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提高水質監測預警能力,大浪淀水庫研發生物預警系統,利用水生生物行為學變化,對水源水質實施監測預警。“生物預警系統產生的數據可以及時上傳到大浪淀智能監控系統,從而進一步提高大浪淀水庫水質監測效率。”張偉說。
實現實時監測是提升水庫安全管理的關鍵。張偉介紹,分布在庫區各個角落的97個高清攝像頭,已實現區域入侵檢測和喊話系統的同步使用。在水庫大壩,還埋設安裝了155個感知設備,通過BIM建模、機器視覺等新技術,工作人員可實時掌握大壩的安全運行狀況,自動決策引供蓄水調度方案。同時,對水庫周邊垂釣、燒烤等影響水質的違法行為以及其他安全隱患做到全天候監測。
“大浪淀水庫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管理的優勢,打通數據壁壘,成功實現水庫擴容、隔空調水,并建立了新型水庫供水體系。”張偉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持續完善水庫智能化改造,推動數據共享、互聯互通,努力建成現代化水庫。(河北日報記者 苑立立 通訊員 任樹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