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每天做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跳繩上千次——這樣的運動量,你吃得消嗎?而這是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乘組航天員、快57歲的景海鵬的日常鍛煉方式。他日前在記者見面會上透露,這些鍛煉已成為自己的“標配”了。
航天員工作中需要面對高強度的壓力,通過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改善健康狀況是重要保障,但即便不是航天員,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也很必要、很重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這些耳熟能詳的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只有通過體育鍛煉不斷增強體質,才能打下學習和工作的堅實身體基礎,才有追尋“詩和遠方”的充足底氣。
道理誰都懂,關鍵看行動。身邊的一些現象不免讓人憂心:一些年輕人長期熬夜、久坐不起身,不良生活方式嚴重透支身體;一些人對健身視頻的收藏從未停止,健身卻從未真正開始……每天吃身體“老本”卻不給身體“充電”的人并不鮮見。自身健康并不是用之不竭的“聚寶盆”,也需要“儲蓄”,我們的身體也需要“維護與保養”。與其羨慕景海鵬,不如自己也加強鍛煉。
其實,健身并不難,只要“動起來”。哪怕是上下班,也可以選擇騎車或乘公交車早下一站走走;哪怕是在辦公室,坐久了也可以起身做做廣播體操;沒時間到健身房“擼鐵”,可以在家中跟著線上教練“暴汗”……總之,只要健身意識強,隨時隨地都有“健身房”。更何況,隨著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舉步可就”已不是夢,可參與的項目越來越多。健身不論年齡、不分大小、沒有項目優劣,20歲一周打幾次籃球固然好,50歲開始健走也不晚,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健身一次并不難,難的是長期堅持、成為習慣。健身的“紅利”只有長期堅持才能顯現,但堅持并不是不能逾越的障礙。不是有“21天定律”嗎?凡事只要我們堅持21天后,大概率就能形成習慣,健身概莫能外。更何況,健身可以刺激被稱為“快樂激素”或“年輕激素”的內啡肽分泌,本身就會增強我們的愉悅感,堅持下去并不枯燥。
全民健身,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使身體活動成為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基本生活要素”。只要我們動起來并堅持動下去,讓科學健身習慣成為自己的“標配”,即便體質狀況不能與航天員媲美,也一定能以強健的體魄、飽滿的精神,去奔向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感受生活的廣闊與美好!(楊明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