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廣陽區法院副院長、臨空經濟區法庭庭長李德華:
(相關資料圖)
把老百姓放在心里
“李法官,我們收到錢了,真沒想到這么快就能拿到拖欠的工資。”6月3日,一名農民工給廊坊市廣陽區法院副院長、臨空經濟區法庭庭長李德華打來電話,感謝她與各方溝通協調,快速幫助大家拿回被拖欠的工資。
一個月前,7位農民工將拖欠工資的幾家建設工程承包方告到臨空經濟區法庭。接到案子后,李德華發現,由于不懂法律知識,幾位農民工將當事人主體列錯,無法審理,依法駁回了原告的起訴。
本來能就此結案了事,等待重新起訴,李德華卻把事兒記心上了。
“為了打官司,幾人專門從各地坐火車過來,汗珠子砸腳面子,真不忍心折騰人家來回跑。”當場,李德華表明態度,拖欠工資的事管到底。
厘清法律責任,幫助尋找援助律師……第二天一早,她直接找到臨空經濟區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建設工程總承包商、分承包商等共同溝通解決。最終,在不用再次立案的情況下,通過訴前化解,總包方答應提前代付,先將農民工工資解決,避免了當事人再來回奔波。
“法官的工作,一手托著法律,一手托著老百姓的生活。只有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里,才能當好人民法官。”從2008年到龍河園區法庭任庭長起,到去年7月來到臨空經濟區,李德華堅守基層法庭十幾載,始終秉持著這一理念。
這些年,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5000余件,經手的文書無一出錯。李德華成為同事們眼中,調解率高、服判息訴率高、人民滿意度高的“三高”法官。
如今,走進廊坊臨空經濟區,一個產城融合的國際一流航空城雛形初現。
“這里是夢想起飛的地方,能成為這片熱土上成千上萬名拓荒者中的一員,我是幸福和驕傲的。”經過幾個月的籌備,2023年2月6日,臨空法庭正式揭牌辦公。
訴服大廳中英文雙語接待中外企業,推出“假日法庭”“夜間法庭”,為轄區企業開展“司法體檢”……李德華說,他們將以公正、高效的執法辦案和優質的司法服務,擦亮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金色名片”。
去年剛剛考入臨空經濟區法庭的“00后”李澤,正是被李德華的事跡所激勵才申報的廊坊法院,在日常工作中近距離接觸后,對李德華更加敬佩,“每次去她辦公室,她不是在辦案就是在看書。”
青藍相繼、薪火相傳。
電話最好晚上打,白天當事人很有可能在工作,接通的成功率低;手頭案子太多,最好每周五抽出時間“捋案子”,一遍下來,每件案子的進展如何,心里就都有了數;遇到特殊的案子,得把要點摘出來以備研究……李德華將辦案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的法官。
說起未來,她躊躇滿志:“我們要建設與國際一流航空城相匹配的一流臨空經濟區人民法庭。”(河北日報記者 桑 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