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張李昊
【資料圖】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李珂
石家莊的200多條公交線路,他不僅全部“打卡”乘坐,而且熟背所有線路的始末站點;朋友和他一起出門,他就是“活導航”,只要報出目的地,定能給出一條必達路線。21歲的石家莊小伙兒劉蜀堯是鮮為人知的“公交迷”群體中的一員。
“公交迷”究竟“迷”啥,他們又有著怎樣的特殊技能和有趣經歷?一起來聽聽劉蜀堯和其他一些“公交迷”的故事。
從小癡迷公交 收藏700張公交卡
“我最喜歡的車型是很多年前運行的18米鉸接車,當時石家莊只有兩輛。”因這款超長公交車后視鏡的形狀,小劉親切地稱它為“大蟈蟈”。其次則是觀光視野極好的雙層公交車,不過,它們在2016年左右退出了“歷史舞臺”。
大到公交線網、車型,小到車內的細枝末節,小劉如數家珍,口若懸河。在采訪前,縱覽新聞記者原本以為小劉或許是公交公司的員工,才能對石家莊的公交歷史了如指掌,誰知他只是一名新聞專業大三在讀生,對公交只是單純地熱愛。
劉蜀堯正在整理收藏的公交“周邊”產品。
據小劉了解,石家莊“公交迷”圈子的人數可不少,他雖然記不清“正式入圈”的日期,但能清楚地記得,小學時他就對公交車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小劉記憶中,他總是被媽媽和姥姥帶著出門,那時公交車是首選的出行工具。“小時候印象里的公交車的車廂總是特別大,還能沿途看窗外的風景,很好玩。”模仿著“前方到站”的報站聲,小劉還沒坐過癮,一趟奇妙之旅就結束了。“所以總盼著出門坐公交,也開始注意到一些大家不太注意的細節。”從車身顏色的變化,到車內座椅從“硬座”變“軟座”,再到部分車內扶手有了加熱功能、車座旁有了USB接口,公交車不僅越來越美觀,車內便民的貼心設計也越來越多。
從小學四年級起,小劉有意識地把用過的公交卡保存起來,而這個習慣逐漸變成了愛好,普通卡、生肖卡、石家莊公交66周年紀念卡,小劉珍藏的卡片少說有700張。
劉蜀堯多年來珍藏的700多張公交卡。
“七橫八縱”站點記得一個不差
在了解公交線路網的過程中,小劉發現只要坐過一次的公交車,行駛線路和站點他就能記個七七八八。而常坐的線路,途經站點更是倒背如流。石家莊現有所有線路的始發站和終點站,他更是記得清清楚楚。小劉曾用一個星期手繪石家莊全市公交線路圖,除了部分小街小道上的公交站點記不住,“七橫八縱”上的公交站點他能記得一個不差。小劉甚至被當作“活導航”,朋友們“迷路”時,不自己查公交線路圖,而是經常給他打電話問路。
劉蜀堯手繪的石家莊公交線路圖。
到2022年時,小劉只剩相對偏遠、車次較少的20多條公交線路還沒坐過。趁著暑假,小劉特意去乘車,在去年8月21日這天完成了當時石家莊246條線路“打卡”目標。而公交線路不時會有新增或停運,小劉這幫“公交迷”都是第一批關注到消息的人,他們會去為末班車送行,也會專程去體驗新開通線路的首班車。
小劉說,外界對他們這個群體有很多不了解和不理解。“公交迷”究竟是“迷”啥?他說,“公交迷”也分很多類型,有人熱衷研究車型,有人喜愛線路規劃,而他則偏向于記錄與公交發展有關的一切零碎信息,發現城市建設的新鮮事物,透過公共交通網絡設計看見城市發展的變化。“有人說,想了解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乘坐公交轉一轉。”小劉說,“哪條街道改造了,哪個路口多了個口袋公園,這些變化我在坐公交的過程中更容易捕捉到。”
記錄公交發展 見證時代變遷
從單純的喜愛,關注公交信息、收藏公交“周邊”物品,到2021年開通了自媒體賬號,小劉記錄著石家莊公交發展的“歷史時刻”。
不久前石家莊公交車統一取消“耳牌”設計時,小劉一時有感而發,將積攢多年的100張不同線路的“耳牌”照片發到賬號,隨即在評論區引發了一大波“回憶殺”。“快32路是我最愛的一條線,沒有之一。”“當時剛有5路雙層車的時候,中午不吃飯也要去坐一趟,下車買一個冰淇淋當飯吃,心里美美的,回不去的青春!”
從柴油公交車、天然氣公交車,到氣電混動車、純電公交車,石家莊公交已經走過了67個年頭。在小劉講述的故事中,公交車似乎有了生命,生動而溫暖,他希望通過“公交迷”的視角,繼續記錄公交發展,見證時代變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