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我會的:琵琶、游泳、烘焙、滑冰;我想學:粵語、小提琴、滑板、滑翔傘……”在社交平臺上以“技能交換”為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大量此類形式的帖子,網友互相匹配需求、建立互助學習關系,進行線上、線下不定期教學。(據《北京青年報》7月3日報道)
時下,很多年輕人渴望掌握更多技能以適應社會需求。“技能交換”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這一愿望。沒有學習費用,大多以網絡視頻的方式進行一對一交流,“交換過程”更加靈活、便捷,學習時間也相對自由;既有學習功能,又有社交功能,很多人學到了想學的技能,還交到了朋友……與一般意義上的學校、培訓班相比,“技能交換”讓人耳目一新。
然而,調查發現,隨著時間推移,很多人參與“技能交換”的積極性都會下降,從最初的興趣盎然到后來的意興闌珊,最終能堅持下來的只是少數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學習又能有多少收獲呢?學習一項技能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僅靠“三分鐘熱度”顯然難以達到學習目的。
事輟者無功,耕怠者無獲。持之以恒是“技能交換”獲得成功的必備條件。期待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能認真對待每一次“交換”機會,保持定力、鍥而不舍,讓自己的人生因“技能交換”而更加豐富多彩。(丁慎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