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馬會波、周星宇 制作:馬會波
(相關資料圖)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李春煒 楊佳薇 邊義婷
“希望孩子就讀的學校也提供暑假托管服務。”“如果能開設一些技能課就更好了。”“建立暑期托管志愿服務人才庫,吸納大學生、非遺傳承人等加入……”今年的石家莊暑期免費托管服務已開展兩周多,“政府帶娃”受到了家長們的普遍歡迎。如何讓這項民生工程走得更遠更好,家長和專家們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議。
石家莊市復興大街小學的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機器人拼插
期待:更多學校加入,服務內容更豐富
“孩子很喜歡,今年暑假一開始,他就催促我報了名。”說起暑期托管,已經是第二年參與的佳佳媽連連稱贊。
不過,她也有小小的遺憾。“兒子所在學校沒有暑期托管,只能找最近的學校報名。”她說,“孩子就讀的學校就在我們小區附近,平時可以自己上下學。現在暑期托管學校稍遠點,需要我們接送。”佳佳媽最后對記者說,如果孩子現在就讀的學校也有這個服務,那就更完美了。
對于佳佳媽的“小遺憾”,董女士也有同感。“我兩個孩子,一個一年級,一個六年級。我們住在恒大綠洲小區,距離最近的托管學校也有4公里。”董女士說,考慮到每天接送孩子的“難度”,她放棄了報名,“真希望更多的學校能開設這項服務”。
石家莊市復興大街小學的老師帶領孩子們開展讀書活動
此外,有些家長希望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多開設一些不同類型的興趣培養課和技能課。聶女士說,如果能開設一些技能課,比如做飯之類的家政課就更好了。“現在的孩子從小被寵愛,生活自理能力不強,如果能提高他們的生活技能就完美了。”她笑著說。
深入:豐富課程背后,學校的“各顯神通”和期盼
家長們的期待,也是托管學校的努力方向。為了讓孩子們在托管期間度過一個安全、有趣的假期,30所試點學校在教育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也是想盡辦法各顯神通。
石家莊市復興大街小學是去年新建的學校,老師數量不多。盡管只有13名在編教師,但他們深挖潛力,根據每個老師的特長,安排了足球、籃球、圍棋、跆拳道、舞蹈和非遺手作等不同的特色課程。
“目前看,效果不錯,孩子們都很喜歡。”校長劉軍峰笑著說。而對于未來,他希望能有更多專業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暑假托管中。“比如一些大學生志愿者,尤其是藝術體育類大學生志愿者,如果他們能夠參與進來,學校的課程會更專業,孩子們暑假生活也會更豐富。”
對此,做為第二年參與暑期托管服務試點的石家莊市新華區大安舍學校專職副書記田世敏也表示認同。
“今年我們學校除了作業輔導、書法、繪畫、閱讀、體育等一些常規課程外,新增了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極具特色的課程,這得益于河北師范大學大學生志愿者的到來。”田世敏說。
在石家莊新華區大安舍小學,河北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隊員向小朋友們展示人工智能機器人
今年河北師大職業技術學院、中燃工學院“益”心向善暑期社會實踐隊10名大學生加入了該校的托管服務,大學生們根據所學專業,帶來了各種深入淺出的專業課程,讓孩子們大開眼界。
田世敏說,這些志愿者來自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等多個專業,他們把非常先進的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新科技帶進課堂,把他們的實物作品也帶到校園當中,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對于未開,田世敏有更多的期盼:“希望能有更多社會力量加入托管服務,讓孩子們的暑假過得更豐富更多彩。”
在石家莊新華區大安舍小學,河北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隊員組織安全知識競賽活動
建議:調動社會力量,讓民生工程走得更深、更遠
大學生志愿參與暑期免費托管服務,河北師大職業技術學院、中燃工學院團委書記譚暢認為是一舉多得。“一方面讓孩子們接觸更多豐富的知識,另一方面,學校和老師也會得到更多協助。作為我們志愿者服務團隊來說,也是一次有意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在譚暢看來,教育從來都不僅僅是學校、老師的責任,而應該是全社會關注、參與的共同責任。“很多社會團體其實也想參與到這樣的公益事業中來,但因為缺乏平臺、渠道或者線索,能開展的活動受限。”她認為,如果能從宏觀上調動各方資源,暑期托管服務未來肯定能做得更好。
如何從宏觀層面調動各方資源?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麗建議,可以采取“政府補一點、家長出一點、社會助一點、服務優一點、宣傳廣一點、范圍擴一點”的方式,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推動這項解民憂、順民意、暖民心的民生工程走得更深、更遠。
“暑期托管既解決了部分家庭暑期無人看護孩子的難題、以老帶小的無奈,又發揮了家長信任度高的學校平臺的主體作用,也是推進‘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有益嘗試。”張麗說。
張麗認為,在現行辦法中,已明確了政府提供補貼,但補貼是否能夠支撐試點學校開展更為豐富的活動,需要進一步調研,并根據調研結果,適當加大政府補貼。
目前實行的免費政策,深受家長歡迎。從去年的完全免費、需要家長中午接送,到今年的提供平價午餐、不用接送,是一個模式探索的過程,也是一種進步。張麗說:“這給我們帶來啟示,是否可以結合石家莊經濟發展水平和家長接受程度,由相關部門探索合理定價,以家長自愿為原則,增設一些收費課程和項目,讓課程更豐富。”她認為這樣可以讓更多服務方參與到托管服務中來,實現假期托管服務的可持續運轉,也更符合市場規律。
對于“社會助一點”,她表示,主要是發動社會力量提供“力”助。“比如提倡有條件、有意愿的單位或個人,為學校提供相應的志愿服務,以‘力’促托管服務質量的提升。”
她建議教育部門充分利用“石家莊市志愿服務網”這個平臺,并與市域高校甚至京津高校對接,尤其是與師范類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成立暑期托管志愿服務人才庫,吸納暑期回石大學生、非遺傳承人、老科學家、老書畫家、老中醫、老音樂家等人才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形成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給孩子傳授更多技藝。
同時,她建議采取“校內管+校外管”的方式拓展孩子的托管范圍。“比如除學校外,還可以與青少年宮、體育場館、社區活動中心建立合作關系,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更多孩子可以走出去,拓寬孩子的活動范圍和視野。”
隨著暑期托管服務模式日漸成熟,她期待未來在石家莊全域有條件、需求高的地區,能夠陸續開展更多元、更豐富的暑期托管服務。
策劃:劉成群、王麗平、龐超
統籌:陳亞飛、任利、侯艷寧、
文字:李春煒、楊佳薇、邊義婷
視頻:馬會波、周星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