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張李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李珂
窗外,大雨傾盆,室內一排排干凈整潔的床鋪上,人們正在休息或在看電視;到了飯點,大家井然有序地排隊領取熱氣騰騰的飯菜.....為了應對強降雨天氣,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由井陘縣文化中心臨時改建成的井陘縣應急避難場所內,40多名來自周邊有受災風險地區的群眾第一時間被轉移安置在了這里。
老家河南的陳廣民正是被安置的一員,因為在井陘縣有一些工作要處理,幾天前他來到了井陘縣,卻不巧遭遇強降雨被困賓館。兩天前他接到了井陘縣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的電話,及時被安置到了避難場所。“吃的是熱乎飯,睡的是干凈被褥,有啥需要和困難還能找工作人員幫忙。說實話,比賓館住著還安心吶!”陳廣民說。
66歲的劉春生和老伴是周邊微水鎮上的商戶,他們處在地勢低洼地帶,離河道很近,在7月30日晚被緊急安排到了避難場所。“應急管理部門效率太高了,面對有可能發生的險情,他們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安排撤離。”劉春生說,除了吃住很方便,現場工作人員也很關心老同志,“很周到,給他們點贊!”
連日來,受5號臺風“杜蘇芮”影響,石家莊等周邊地區出現連續強降雨天氣。面對汛情,井陘縣迅速應對,妥善轉移安置群眾5000余人。
在每個避難場所,有單人床、衛生間、電視和Wi-Fi等配套設施,也提供了象棋、撲克等休閑活動。避難場所合理安排男女分區居住,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以家庭為單位居住。按照“八有”標準,工作人員24小時提供人員登記入住、餐食發放等服務,還有醫務人員隨時候命,以備不時之需。
井陘縣應急管理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全縣不僅啟用了已有的44個集中安置點,并為應對此次強降雨可能造成的山洪災害,另增設了10個安置點。
據了解,此次防汛安置工作中,井陘縣共順利轉移5359人(含城區),其中包括投靠親友人員4650人,集中安置人員709人。
“能在本村村委會或本村學校就近安置的就近安置,城區則是緊急啟用應急避難場所。”該局負責人說,為了最大限度為全縣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保障,除了對群眾及時轉移安置之外,防汛部門還對鄉村漫水、落石等路段及時采取斷交管制措施,并且安排專人實時監控監測。對于石太鐵路井陘縣內被沖垮的部分鐵路橋周邊已設置警戒線,并與鐵路部門積極對接,提供一切必要支持。
除了鄉村道路和山體附近,7月30日傍晚,因監測到井陘縣城城區金良河水面猛漲,防汛指揮部便立即組織市場監管、城管部門對沿河商鋪采取緊急停業措施,并組織公安交管部門反復巡查,對河邊群眾及時勸返回家。另外,還對地勢低洼的兩個生活區332名群眾緊急轉移,并且編發短信在各個小區微信群宣傳防汛知識。“通過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保證水庫沒事、河道行洪沒事、人沒事。”該局負責人說。
7月31日當天,各鄉鎮針對漫水路段、落石路段等已開啟恢復、重建工作。另外,防汛部門根據雨情汛情動態調整安排,密切關注地質災害監測結果,一旦山體滑坡、塌方等風險解除,將盡快安排安置點群眾有序返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