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希望 收獲芬芳
——記隆回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肖沛宇
“爸,爸……”在肖沛宇持續一年的語言康復訓練下,這幾天,一位腦癱孩子說出了“爸爸”的音節,家長喜極而泣,對肖沛宇感激萬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肖沛宇是隆回縣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師。從事特殊教育工作11年來,她堅持用心了解、細心呵護、耐心引導,努力讓每個殘障孩子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用堅守為他們照亮前行的路。
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不容易。面對生活自理能力差,口水長流、哭鬧不止,上課想走就走,想躺就躺,甚至有嚴重暴力傾向的學生時,肖沛宇沒有退縮、沒有不耐煩,而是小步子、多循環,用無數次重復教育,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正確表達需求。
11年來,肖沛宇把慈母般的愛融入工作之中,給腦癱手痙攣的孩子喂飯,帶生病的孩子去看醫生,對有心事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他們更換大小便弄臟的衣物。面對有打、砸、咬等嚴重暴力行為的孤獨癥、多動癥孩子,她沒有放任不管,而是通過記錄和觀察,運用行為矯正改善問題行為,教會他們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和需求。一個個溫暖貼心之舉,像一縷縷陽光照進特殊孩子的心里,也更激發了他們健康成長的信心。
培智教學對象個體差異大,進步緩慢,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平和的心態。在教育教學中,肖沛宇從每個特殊孩子的障礙特點、特殊需要、興趣出發,以人為本,實施分層教學和個別化教學,讓每個層次的孩子都體驗到成功感,找到學習的自信,從而一步步成長。
鳴鳴(化名)中度智力障礙,敏感內向,觸覺敏感,手上長長的黑指甲不讓人碰。肖沛宇沒有批評他“不講衛生”,而是理解殘障特點,耐心開導,每天給他進行觸覺訓練,利用系統脫敏法幫他消除恐懼,將黑指甲剪掉,用擁抱肯定了他的勇敢。經過不斷正面教育,及時強化積極行為,現在的鳴鳴上課會積極舉手,下課常常會去她辦公室問好,性格逐漸開朗,還是班上的學習委員。
雙休日和節假日,肖沛宇積極開展“送教上門”,為重癥殘障孩子送去教育和溫暖。曾經認為患有孤獨癥的孫子已經“無可救藥”的奶奶,看到孫子的精細動作潛能被挖掘,經訓練后能獨立搭建復雜樂高模型時,滿含熱淚地拉著肖沛宇的手拉家常、表謝意。
不少孩子家庭困難,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更是疏于照管。每到換季,肖沛宇就發動朋友為困難家庭的孩子捐贈衣物和生活用品。近3年來,捐贈衣物達2600余件。
播種希望,收獲芬芳。11年來,肖沛宇出色的特教工作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家長的認可、同事的一致好評,先后被授予“省特殊教育工作先進個人”“邵陽好人”“邵陽特教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面對榮譽,肖沛宇說:“能夠幫助無法生活自理的孩子成長為有尊嚴、有自信,并且能夠自食其力的人,是一種更幸福的成就感?!?/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