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2022年8月16日這一天,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意圖“強化本國制造業”,如今該法案實施已滿一年時間,此時許多媒體開始關注這一年來的變化。
多家韓國媒體近日紛紛撰文分析,盤點了韓國產業和企業在這一年來“跟隨美國步伐”之后的得與失。韓媒稱,盡管一些韓國企業看似“嘗到了甜頭”,但實則面臨到了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壓力巨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特別是在中美矛盾和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韓國業界已有共識——“將中國排除出供應鏈之外不切實際”。與此同時,以韓國電池行業為例,在關鍵礦物原材料方面對華依賴嚴重,這也讓許多企業憂心忡忡。
2022年8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總價值為7500億美元的《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圖自澎湃影像
當地時間8月16日,韓聯社報道指出,隨著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實施,韓國產業獲得了美國政府的補貼,特別是作為電池核心材料的正極材料,對美出口大幅增長,拉動了韓國電動汽車在美銷量。
然而,對于如何擺脫核心礦物原材料的對華依賴仍是重要課題,韓國企業對此顯得束手無策。由于美國仍未明確劃定禁止進口核心原材料的名單,因此表面上“嘗到甜頭”的韓國企業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報道稱,中國、歐盟和美國并列為世界三大電動汽車市場,由于《通脹削減法案》中規定“在北美總裝”是獲得電動汽車補貼的先決條件,因此讓韓國汽車行業倍感壓力。而經過協商,美國將韓國大部分商用電動汽車都列入補貼受惠對象范圍。
今年上半年,現代和起亞這兩家韓國汽車企業在美國的電動車銷量同比增長11.4%。有分析認為,隨著韓國電池行業在北美產能的擴大,未來獲得的稅務減免數額將進一步增加。
韓國《京鄉新聞》當地時間8月15日則報道稱,盡管韓國電池行業正獲得“好處”,但在制造電池的核心礦物上,仍是對華高度依賴。根據韓國商工會議所的統計數據顯示,韓國81.2%的氧化鋰和氫氧化鋰,83.3%的氧化鈷和強氧化鈷,77.6%的硫酸鈷和硫酸錳從中國進口,這些礦物在制造電池的過程中必不可少。
元素周期表上的鎵和鍺信息介紹
《京鄉新聞》稱,一段時間以來,韓國電池、半導體企業因美國的“看重”而身價上漲,但隨著中美矛盾的加深,這些企業的經營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很重要的一點是——實際上將中國排除在供應鏈之外是不可能的。
有韓國電池行業相關人士就直言:“不可能將中國完全排除在全球電池供應鏈之外,美國的方針應該說明可以與哪些中國企業交易,以及交易水平如何,但一直被推遲,(韓國)國內企業承擔了風險。”
報道提到,除了《通脹削減法案》,美國去年8月9日簽署的《芯片與科學法案》實施也滿一年,該法案也給韓國國內半導體企業的經營帶來不確定性。盡管三星和SK海力士在美國建造半導體生產、封裝、研究設施而獲得美國方面的補貼,但付出了未來10年被限制在華投資的代價。
而從今年8月1日起,中方已對鎵和鍺兩種關鍵金屬實行出口管制,這也讓韓國半導體業擔心,未來的半導體研發可能受阻。有韓國半導體業界相關人士就表示:“中美半導體紛爭的激烈程度正在上升,因此(韓國)要看中美雙方的眼色,對投資也要小心。”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回應指出,美方推出所謂《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意在維護自身利益,卻毫不顧及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包括所謂的盟友和伙伴,這是“美國優先”霸道思維的又一例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