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巍巍《長城》驚艷冰城(圖)(主題)
天津日報哈爾濱電(記者 翟志鵬 文并攝)美輪美奐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大劇院音樂廳,昨晚奏響震撼人心的天津之聲,天津交響樂團攜新作交響詩篇《長城》亮相,以合唱、獨唱、交響的藝術形式為冰城觀眾奏響民族強音。
多年來,天交堅持用交響樂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民族精神,通過委約創作的形式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原創音樂作品。交響詩篇《長城》堪稱天交近年藝術生產的一部集大成之作,也是今年我市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原創音樂力作。該作品委約樂壇“黃金搭檔”──著名作曲家張千一、著名詞作家屈塬創作,以音樂和詩篇有力地表現長城這一中華民族代表性文化符號。
《長城》于6月28日在首屆天津音樂節上首演引發轟動,博得業內的廣泛關注。此次演出是《長城》首次走出天津,邁出作品走向全國的第一步。本場音樂會是第36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全國優秀交響樂作品展演演出之一。據了解,該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哈爾濱市政府主辦,共有來自全國14個省(區、市)的交響樂團奏響12部優秀交響樂新作。
對本場演出,哈爾濱觀眾給予了極大關注,不少觀眾懷著期待而好奇的心情前來,聆聽“長城”以何種樣貌的音樂形象出現。音樂會上,天交團長、國家一級指揮董俊杰率團登臺,立即引發了全場熱情的掌聲。《長城》以8個篇章的篇幅呈現。第一篇章“東方大墻”從長城厚重的歷史意義出發,之后的“筑城”“望夫石”“破陣子”“一根蠶絲有多長”“飛舞的大刀”“風云沒有遠去”等篇章,詩意而深刻地表現了先人為保衛家鄉建起長城、長城曾帶給人民的苦難、長城見證的激烈戰爭、長城保障絲綢之路、中華民族用血肉筑起新的長城英勇抗戰、長城對今天居安思危的啟示等不同議題,以音樂形式將長城精神具體、深刻、思辨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音樂會的高潮出現在最終篇章“長城萬歲”中,“當新時代的烽火照亮歲月的垛口,你的黃鐘大呂又一次敲響”等歌詞,將長城精神從歷史深處延伸至新時代,配合交響樂隊、混聲合唱交織成的音響洪流,讓觀眾無不為之熱血沸騰。最后一個音符落下,現場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樂團長時間向臺下致意。哈爾濱觀眾徐晨對記者說:“《長城》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驚喜和震撼,天交把長城這樣一個宏大題材演繹得有血有肉、有廣度有深度,非常走心也非常不容易。整部作品的旋律很動聽,相信每個觀眾都有自己的理解。”
音樂會上,天交還奏響了交響前奏曲《光榮與夢想》、管弦樂《豐收之歌》。董俊杰向記者表示,《長城》是天交從中華優秀文化取材,用交響樂這一世界通用的藝術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誠意之作,代表著天交堅持不懈向藝術高峰發起沖擊的決心和信心。據悉,天交還將于8月30日攜《長城》走進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