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資料圖】
前段時間,我看到有新聞說“全國古鎮的相似度竟然高達99%”。99%是什么概念?幾乎就是一模一樣了,或者換一種說法,應該算是“千篇一律”吧?
我作為一名專業的旅游自媒體,已經去過全國范圍內的很多古鎮。說真的,我自己也很直觀地感覺到,現在國內各種古鎮的相似程度確實變得越來越高。
我們國家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因此在各個地方都保留著許多年代久遠的古鎮,往往都會打造成為當地的寶貴旅游資源,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觀光游覽。
照理來說,我們國家幅員遼闊,東西南北的跨度都非常大,盡管中華文化有相通之處,但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不同地方的古鎮應該還有很多獨特之處才對。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當你現在不管到什么地方的古鎮,拍出照片來都已經幾乎找不到特色了,如果不告訴你這是在什么地方拍的照片,你都不知道是什么古鎮,因為實在太像了!
幾座高高的古城門,幾條青石板鋪成的小路,再加上沿街無數的或真或仿的明清建筑,再加上大量的同質化的小商品店鋪以及小吃攤等等,幾乎就構成了一座“樣板”古鎮景點的全貌。
我覺得,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急功近利”,因為早先烏鎮、麗江、平遙等古鎮古城的成功,讓許多原本沒什么知名度的古鎮古城都開始“蠢蠢欲動”,爭相模仿,急于想要分一杯羹。
再加上,最近這些年國內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古鎮類旅游產品的需求猛增,為了可以快速變現,大家沒有耐心去細細挖掘本地獨特的文化底蘊與資源,而是直接拿類似的“模版”進行套用。
以至于,現在好多游客每到一個古鎮或者古城,都看不到什么當地的特色,也感受不到什么當地的文化,連拍照打卡都變得千篇一律,甚至感覺有些“索然無味”了。
我覺得,在國內旅游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我們就不應該再繼續這么“粗暴”地將包括古鎮在內的各種旅游景點進行“模版化”的統一包裝,應該更加深入地挖掘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景點的獨特之處,打造出不同的特色。
相信將來隨著國內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大家肯定會從追求數量進化到提升質量,到那時候,各種各樣的景點肯定都會變得各有特色,古鎮也不會再這么“千篇一律”了。
那么,你去過國內的哪些古鎮旅游?你覺得新聞上說“全國古鎮的相似度高達99%”有沒有夸張呢?你覺得為什么那么多古鎮景點都會變得越來越像,千篇一律?
你覺得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將來國內古鎮會改變改造思路,努力突出與眾不同的當地特色嗎?如果以后有機會出門旅游的話,你還想不想到國內的各種古鎮去游玩?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劉小順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