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草木凝露
(資料圖片)
今天
我們在秋風習習中
迎來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
白露
俗話說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此時節晝夜溫差最大
天氣正式轉涼
“秋老虎”也將離開
一個清清爽爽的秋天來了
白露時節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進入秋收階段
田間地頭,大家忙著摘棉花、打紅棗、收大豆
……
好一幅豐收畫卷
白露·三候
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以五天為一候,將白露分為三候,白露三候恰都與鳥有關:
◎ 一候鴻雁來
鴻雁是古代物候觀測史上重要的生物標識。白露時節,鴻雁自漠北而來,飛回過冬之地。
◎ 二候玄鳥歸
玄鳥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初始形象類似燕子。春暖“玄鳥至”,來時是“比翼雙飛”;秋涼“玄鳥歸”,去時是“拖家帶口”。
◎ 三候群鳥養羞
《禮記》曰:“羞者,所養之食?!边@個時節,百鳥也要儲備食物準備過冬了。
白露·民俗
◎ 喝白露茶
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鞍茁恫琛笔前茁逗螅锓智安烧牟枞~,不同于春茶的柔嫩,也不同于夏茶的干澀、味苦,相反,它的味道甘甜醇美,口味清甜怡人。
◎ 收清露
在古人看來,露水是養生的一大佳品。人們習慣于在暑消轉涼之時,收集清露,煎藥助壽。
◎ 吃龍眼
因為龍眼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而且白露時節恰逢龍眼佳期,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 釀白露米酒
江蘇、浙江一帶鄉間,白露一到,家家皆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的白露米酒待客。
白露·養生
◎ 補充水分 防秋燥
初秋時節,天干物燥,秋風漸漸蕩滌盡空氣中的水分,因此,“防秋燥”是養生的關鍵。如果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容易出現口干、咽干、皮膚干等癥狀,可以適當飲用檸檬蜂蜜水,多吃維生素豐富的水果,如桃子、桔子和梨,也可結合藥膳調理身體。
◎ 早睡早起 遠“秋乏”
秋風清肅,萬物收藏,在這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不少人逐漸開始“秋乏”。應早睡早起,遠離“秋乏”。一般而言,秋季以晚上10點左右入睡為宜。適當午睡也有利于消除困頓和疲乏感,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半小時至1小時為宜。充足的睡眠能夠有效緩解秋乏,提升人們整體的精氣神。
秋季也是鍛煉的好時節,通過鍛煉緩解“秋乏”是很好的方式。但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陽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弱者,要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對年輕人而言,爬山是不錯選擇,中老年人則可以選擇慢跑和散步。
白露·賞詩
白露之際,秋高氣爽,秋意正濃,如此詩情畫意的時節往往容易激發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
《雜詩》
魏晉·左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
《洞庭秋月行》
唐·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熔金。
孤輪徐轉光不定,游氣濛濛隔寒鏡。
是時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陽樓頭暮角絕,蕩漾已過君山東。
山城蒼蒼夜寂寂,水月逶迤繞城白。
蕩槳巴童歌竹枝,連檣估客吹羌笛。
勢高夜久陰力全,金氣肅肅開星躔。
浮云野馬歸四裔,遙望星斗當中天。
天雞相呼曙霞出,斂影含光讓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閑,夜來清景非人間。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沾蔬草白
天氣轉青高
微微秋風
送來一片澄明
帶上豐收的喜悅
掬一捧詩意在懷
共同感受這份從容靜好吧
(河北新聞網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人民網、央視新聞等 圖片來源:新華社 編輯:劉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