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欠下我國巨額外債,每個季度需償還 6700萬美元 的利息,但因為經濟發展受阻,計劃用 2000萬噸 煤炭抵債,但 我國卻果斷拒絕這一要求,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相關資料圖)
蒙古國現狀
蒙古國的礦產資源排名世界前十,但人口卻和我國長春人口差不多,再加上有 中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 等國先后在當地投資礦產資源開采,可以說完全能夠使蒙古國經濟等各方面快速崛起。然而事實卻是 經濟瀕臨崩潰、民眾生活困苦不堪 ,因此也被譽為是 地下流淌著黃金的貧困國 。
要知道蒙古國不少的礦產資源都是我國所需要的,蒙古國作為一個典型的資源出口國,我國又是一個巨大的資源消費國,如果兩國達成合作那對雙方都是有利無害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的前11個月,蒙古國100%的鉛礦石、鐵礦石、銅精礦、原油等以及92%的煤炭都出口到了中國。
但它的GDP卻還不如我國內蒙古的一個縣高,2022年外債更是占據到GDP的 60% ,截止到2023年3月,外債總額為 33.57億美元 ,其中欠我國的貸款就有 17億美元 。
這是因為早在2017年,蒙古央行和我國簽訂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也就是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一方可以用一定數量的本幣交換等值的對方貨幣,因為蒙古國向我國貸款是有利率的,每個季度需要支付 6700萬美元 的利息,折合成蒙古國貨幣 圖格里克 約 5萬億 。
然而蒙古國今年的總預算支出僅為 20萬億 圖格里克 ,根本無法一次性還款,只能與我國進行談判 申請延期并用 2000萬噸 煤炭抵債,我國卻果斷拒絕了這一要求,要知道僅2022年上半年,我國煤炭進口量就已經達到了 1.14億噸 , 我國完全可以消化蒙古國抵債的煤炭,為何要拒絕這一請求呢?
為何我國拒絕煤炭抵債
據了解,2022年上半年,我國曾向蒙古國進口煤炭約 7994萬噸 ,但在2月份, 蒙古國因為自身原因,單方面終止與中國簽訂的煤炭銷售協議 ,并以調整后的邊境價格結算,每噸價格較原價上漲了 15~20元 ,造成了我國的經濟損失,這種 言而無信的行為 豈可再讓我國跌個跟頭。
而且按照蒙古國調整后的煤炭價格,甚至和澳洲、印尼這種千里迢迢運送過來的煤炭價格相當, 價格優勢不復存在,質量上也沒有特別優異 ,再加上東南沿海城市和印尼、澳洲距離更近,進口煤炭也更劃算,自然不會選擇蒙古。
還有就是環境問題,蒙古國除了首都以外都是大草原,目前牧民仍然占到了全國人口的 25% ,蓄養的牲畜數量也在逐年增長,再加上盲目開采礦產資源, 技術不成熟,導致蒙古國 荒漠化日益嚴重 。
今年四月初華北、東北、西北等地的沙塵天氣,就是受到了蒙古影響,數據顯示,近十年蒙古國境內戈壁地區發生沙塵暴的次數,比20世紀60年代增加了4倍,我國和蒙古國緊密相連 蒙古高原也是我國的生態環境屏障,自然也要更加重視蒙古環境問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