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24日,記者在南樂縣近德固鄉看到,一株株青翠的玉米筆直挺立、秸稈粗壯,飽滿的玉米穗層層疊疊,像一枚枚軍功章掛在它們胸前,一幅豐收在望的美麗景象。
近年來,南樂縣鑫農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將“碎片化”土地成方連片,建成了標準化、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園,為該縣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強村與富民“雙贏”、集體與群眾“雙收”的新路子。這種模式下,負責維護和管理田地的職業農民每年利潤達數萬元;即使是不投錢不出力的村民,每年1畝地也能分紅千余元。提供土地托管服務的南樂縣鑫農種植專業合作社如今已累計托管土地7600畝。負責對這些土地進行技術指導的“農田管家”邵文須,是老百姓眼里不折不扣的“能人”。
“大家都到自己負責的地塊查看一下玉米情況,看昨晚的大風是否對玉米造成了影響。”8月24日一大早,邵文須就通過微信群將這一通知下達給了職業農民。邵文須告訴記者,8月23日23時許,南樂縣楊村鄉陣風達到七八級,部分地塊的玉米出現了倒伏現象,為掌握合作社示范田玉米倒伏情況,邵文須第一時間實地查看并及時發布了通知。
邵文須曾在農業部門工作,與農作物打了半輩子交道。退休后,他來到南樂縣鑫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繼續發揮余熱。邵文須表示,實行土地托管后,農技人員精心選用優質種子,加上合理的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使得玉米成活率大大提高,加之今年夏季雨水充足,進一步滿足了玉米生長的用水需求,目前,集中連片的玉米長勢旺盛,為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預計畝產600至700公斤。“現在玉米正處于灌漿期,一定要勤澆水和施肥,不能出現土地干裂和脫肥的情況。”為了保證玉米豐收,邵文須可謂是操碎了心。
玉米南方銹病是危害玉米生長的重大流行性病害之一,有傳播流行速度快、暴發性強、危害損失重等特點,主要危害葉片和葉鞘,導致籽粒灌漿不足,嚴重時也可危害果穗、苞葉,葉片提前干枯,可造成50%以上產量損失。該病的初發菌源來自熱帶、亞熱帶玉米種植區,通過氣流進行遠距離傳播。7月底,受臺風“杜蘇芮”影響,我市普降大雨。“臺風很容易裹挾玉米南方銹病病菌,一旦這些病菌傳播到了本地,后果不堪設想。”邵文須說,為了抑制玉米南方銹病病菌,他們提前利用殺菌劑、殺蟲劑及葉面肥等混合施藥,通過飛防的方式對玉米進行藥物防治,最終未出現玉米南方銹病。
在玉米示范田,看著豐收在望的玉米,邵文須對身邊的職業農民再次囑托道:“今天看了這塊田,感覺玉米長勢特別喜人,但還是有一點雜草生長,現在地塊里的玉米已進入灌漿期,這也是玉米高產穩產的一個關鍵時期,要把田間管理跟上去,做好科學追肥、有效防控草害等工作,這樣才能保證玉米正常生長。”邵文須告訴記者,他主要是對農作物的產前、產中和產后進行技術指導,提供種植、飛防等技術服務。“只有做好這些基礎性工作,才能保證糧食增產、農戶增收,種子和商品糧等優質訂單不斷。”
查看完玉米的長勢后,邵文須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種子加工點,利用精選機挑選優質麥種,為馬上到來的秋季播種做準備…… 本報記者 張迪
責任編輯:薛麗慧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