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民主與法制網訊(□張霞 通訊員王巖)5月31日上午,山東省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凝心聚力抓項目 蓄勢賦能促發展”主題系列發布會,介紹法治濟南建設的有關情況。
濟南市委依法治市辦副主任、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德龍介紹,2022年,濟南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立足“一個統籌、四大職能”,推動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突破發展,為該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法治濟南建設取得新進展。成立“濟南律師宣講團”,深入企業、學校、鄉村、社區開展巡回宣講。推動出臺貫徹落實中央“一規劃兩綱要”實施意見,縱深推進法治濟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確保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市有關法治建設的各項任務要求落實到位。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構建“泉曉法”新媒體普法矩陣,打造富有泉城特色的普法陣地。
二是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加強制度供給,推動出臺《濟南市工程建設領域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辦法》等5件政府規章,牽頭制定的《濟南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辦法》系濟南市首部“小快靈”政府規章。強化合法性審查,編制市政府2022年度重大行政決策目錄,依法審查重大行政決策、政府協議150件,備案審核規范性文件105件。提升執法監督效能,率先出臺五大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制度,構建嚴密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體系,監督指導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有效落實。做好復議應訴工作,全市審結行政復議案件1842件,糾錯率11.83%,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100%。深化法治建設示范創建,市中區、濟陽區被命名為第二批山東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濟南市創新打造政府部門制度建設‘濟南樣本’”獲評山東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濟南市共創建省級示范區4個、示范項目3個。
三是服務中心大局展現新作為。制定出臺“惠企業、保民生、促發展”12條措施,深入落實“減、免、緩、優、招”政策,服務保障企業發展、民生改善。成立“民營企業法治護航團”,開展涉企法律法規政策宣講233場,為1500多家企業提供免費“法治體檢”。深化“無證明城市”建設,推動制定兩批共328項告知承諾制證明事項,累計為企業群眾減少提交紙質材料1400余萬份。優化行政處罰“四張清單”制度,推行涉企柔性執法,確定輕微違規“首次不罰”事項242項,適用清單辦理案件15萬件,受益主體10萬余家。創新公證參與二手房“帶押過戶”新模式,累計辦理帶押過戶業務超過3000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縮短過戶時限。推行“訴前調解+賦強公證”金融解紛新模式,累計調解案件5196件,調解成功并辦理賦強公證1050件,涉及金額7000余萬元。
四是公共法律服務質效實現新提升。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接聽解答法律咨詢22.3萬件,月接聽量近2萬件,連續保持24年服務不斷線。高標準建成市級“一站式”多元調解中心,市和區縣、功能區“一站式”多元調解中心實現全覆蓋,濟南市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6萬件。不斷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全年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1萬件,同比增長30%以上。
五是法治鄉村建設邁出新步伐。加快推進以“黨的領導、現代治理、法治為民”為內核的新時代法治鄉村建設,打造法治保障、綜合治理、數字服務等“八大平臺”,有力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截至2022年底,濟南市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42個,山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32個,培育“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23194人。
六是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呈現新局面。持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法律服務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濟南市共有律師事務所501家,執業律師9175人;公證機構15家,公證員175人;司法鑒定機構37家,司法鑒定人564人;基層法律服務機構148家,法律服務工作者825人,為該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人才保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