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極目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劉歡 裴霓裳
從業14載,湖北黃岡的鄉村教師袁老師(化姓)曾教過數學、英語、音樂、美術、思政等學科,擔任過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教研組組長,2018年被正式任命為希望小學校長,先后獲得“希望工程園丁獎”“全國模范教師”等稱號。在為孩子們的求學夢帶來希望之光的同時,袁老師卻有著自己的“光明”困擾。
據袁老師介紹,她從初中開始就與眼鏡為伍,戴鏡已近20年。“眼鏡給生活和工作都帶來了很多的煩惱。夏天一流汗眼鏡就往下掉,冬天一進教室遇到熱氣眼前就模糊一片,上課都不方便。”說起戴眼鏡的困擾,袁老師深有體會。
張青松主任手術中(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供圖)
一次偶然,袁老師得知了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共同開展的“點亮紅燭——為教師摘鏡”(后文簡稱“點亮紅燭”)公益項目,報名預約后,她來到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進行檢查。
經檢查,袁老師的裸眼視力為左眼0.2、右眼0.12。該院屈光專科主任張青松根據袁老師的雙眼眼球發育結構、近幾年近視度數變化、散光情況等綜合考慮后,判斷其眼部狀況良好、適宜手術。在通過專業細致的術前檢查后,張青松主任為袁老師順利實施了ICL晶體植入手術。
“回學校后,我要教會孩子們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和孩子們一起用明亮的眼睛,去看更廣闊的天地,去追逐更美好的夢想。”走出手術室的那一刻,袁老師高興地說。
以實際行動關愛鄉村經濟困難教師,點亮他們的光明之路。今年是武漢大學愛爾眼科醫院建院20周年,自扎根湖北以來,該院一直以社會責任為己任,承接了多項公益救助項目。據了解,“點亮紅燭”公益項目啟動后,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已幫助多名在教育一線的鄉村中小學教師圓夢摘鏡。凡個人有摘鏡意愿,且符合近視手術條件的湖北省鄉村中小學經濟困難的教師,可憑在職證明或教師資格證至湖北各地縣團委進行報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