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9月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楊鴻灃/文沈威/圖)“同學們了解自己的情緒嗎?”“情緒并沒有對錯之分。”“宣泄情緒的原則是不能傷害自己和別人。”……近日,廈門市殘疾人康復中心首次走進學校,聯合思明第二實驗小學在開學第一課開講“殘疾預防”。
課上,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萍妹老師以《接納情緒,做陽光少年——青少年如何提升抗挫力》為題,娓娓道來,循序漸進地為五年級的小學生講解了關于情緒的科普知識和情緒調控小妙招。
隨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蒙上眼睛綁住雙手,分別體驗了互動游戲“盲人畫臉”和“無手運球”,并觀看殘奧會勵志短片。活動尾聲,學生代表向同學們發出倡議,倡議大家與愛同行,關愛殘疾人。與此同時,廈門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向學生們分發350冊宣傳手冊,希望青少年了解預防殘疾的有關知識,認識預防殘疾的重要性,在增強防殘意識和能力的同時學會尊重生命、愛護生命、珍愛健康、預防殘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活動結束后,校園小記者們文思泉涌,紛紛用文字、畫筆記錄下了這一次獨特的課堂。
五年(7)班學生活動感言
陳之赫:開學第一課帶給我的最大收獲是認識和接納自己的情緒。我明白,其實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我們可以和情緒做好朋友,要以樂觀、積級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就像在學習中,我有時因解不開數學難題,人很煩燥,甚至有些沮喪,但轉念一想,難題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實在解不出來可以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解開難題后自己還會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開學第一課真精彩,不僅讓我了解殘疾人的不便,明白預防殘疾的重要性,懂得珍愛生命,更教會我如何擁抱陽光心理,努力做一朵向陽而生的向日葵!
劉止言:我小心翼翼,慢慢挪動腳步,生怕自己撞在墻上。雖然只是幾步,但我感覺好像走了一個世紀。終于,我摸到了黑板。我右手緊握粉筆,左手在黑板上忐忑地摸索,憑借剛才瞄了一眼的記憶,終于畫下了“神圣”的一筆。誰知,我剛畫完,下面的觀眾席就傳來了一陣笑聲。我不禁捂住了臉,啊啊啊!真是“杰作”嗎?我的心里好像有只小鹿在亂撞,臉蛋也一直紅到了耳根。我實在糾結到底要不要畫上那個嘴巴,最終還是鼓起勇氣,畫了下去。沒有任何懸念,觀眾席爆發出更大的笑聲。
這時,主持人走了過來,幫我摘下了眼罩。頓時,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明亮,就好像驅散了所有的陰霾和黑暗,只留下了一片清亮。
嚴程睿:在“體驗殘疾”游戲環節,臺下同學都被上臺扮演“盲人”和“無臂人”的同學“笨拙”的樣子惹得哄堂大笑。可是,笑過之后,我卻深刻感受到了作為殘疾人,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而社會為殘疾人所做的還遠遠不夠:人行道上導盲道還不是很完善,盲人出門不僅不方便,甚至還很危險;無障礙通道還不是很健全,坐著輪椅出門可能會碰到“上下無措”的臺階;還有,社會為殘疾人提供的工作機會也還不夠多。
當老師播放殘奧會的視頻時,我被殘疾運動員為國爭光、奮勇拼搏的畫面震撼到了。我發現,殘疾運動員們雖然身體有各種殘疾,但他們依然熱愛生活,同正常人一樣渴望被認可和接納,同正常人一樣有一顆拼搏上進的心。他們面對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黨尉娜:作為學生的我們,也要像這些堅強的殘疾人一樣,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能失去信心,要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當見到殘疾人士,我們應該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我們能用雙眸去看美麗的世界;能用耳朵去傾聽世間萬物的聲音;能用嘴巴去訴說自己的愿望;能用雙腳去盡情奔跑。當見到殘疾人士,我們要給予理解和尊重。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必須更好地理解殘疾人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必須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觀點,尊重他們的堅持和成就,以更加友好的態度與他們溝通。當見到殘疾人士,一句問候,是關愛;一個招呼,是關愛;學手語跟聾啞人交流,更是一種關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