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呼和浩特6月26日電 (奧藍)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內蒙古民政廳負責同志圍繞“以兩件大事為主抓手推進內蒙古高質量發展”主題介紹情況。當談及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相關工作時,內蒙古民政廳用數據說話,亮出近年來的工作成效。
近年來,內蒙古持續推動社會救助提標擴圍,持續加大兜底保障力度,2023年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840元/月、670元/月,平均增幅6.6%,分別位居全國第9位、第10位;同時,內蒙古還健全低收入人口主動發現、監測預警和救助幫扶工作機制,將189.8萬名低收入人口納入常態化監測。
記者在會上獲悉,正在開展的無勞動能力監測對象救助保障工作中,37.7萬名脫貧人口和5.4萬名防返貧監測對象被實施分類救助。
內蒙古民政廳副廳長成紅亮表示,近年來,內蒙古通過“惠民生、解民憂、暖民心”困難群眾關愛幫扶8項行動,社會救助領域“提能爭優、實干惠民”行動等,已累計排查困難群眾16.4萬人次,探訪特殊群體16.9萬人次,為失能、空巢、獨居等老年人提供實物救助19.6萬人次。
“聚焦聚力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當日,在談及下一步工作重點時,成紅亮如是說。
內蒙古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李偉梳理說,未來,內蒙古計劃從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強化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加強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持續提高社會救助服務效能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公開材料顯示,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兜底保障是一項社會保障制度,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針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和個人。(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