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訊 連日來,在義馬市迎賓大道跨石河橋,橋上橋下交通秩序井然,石河岸邊東西兩側橋下附屬空間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納涼休憩佳地。橋下綜藝廣場上,遛娃的老人、舞蹈愛好者、直播的歌友,還有周邊的棋友、牌友會聚在此,避暑納涼、休閑娛樂,感受城市精細化建設帶來的樂趣。
“這里修得真不錯,環境好,空氣也好,晴天涼快,下雨還淋不著,衛生打掃得也很好,我們經常來這里跳舞,覺得很舒服。”市民平素亭說。
2020年9月,義馬市在濱河北路道路提質改造工作中,以迎賓大道跨石河橋為依托,通過小投入、精設計在橋下建設了橋下綜藝廣場,為群眾提供了才藝展示和避暑納涼的空間。
“在橋下空間改造利用過程中,根據地形等實際情況,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對4000余平方米地面進行了硬化和鋪設,增設座椅和綠化帶,還對橋底墻面進行了彩繪美化,設置了垃圾箱等市政設施,打造而成的義馬橋下綜藝廣場,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橋下空間利用率及河岸周邊環境品質。”該市城建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張春平介紹。
在千秋路西段,道路兩側的冬青隔離帶也“悄悄”升級成了“一步一景”的花境隔離帶。與以往冬青隔離帶相比,花境隔離帶中植物品種豐富,還錯落有致地鑲嵌了形態各異的觀賞石和觀賞小品等裝飾,十幾種甚至幾十種植物混合栽植,形成了一個個色彩豐富且更具層次感的小型植物群落,不僅可以隔離不同的道路種類,而且易于養護打理,吸引群眾紛紛前往打卡。
“今年4月以來,我們以千秋路西段道路兩側的隔離帶為試點,打造了39塊共計500余平方米層次感更強的花境隔離帶,同時,又對試點區域草坪綠地進行了復壯養護。”義馬市城管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技術科科長閆東海說。
近年來,義馬市在推進城市精細化建設的過程中,以群眾生活需求為出發點,以“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為理念,在城市建設的細節上下足了“繡花功夫”,深耕城市碎片的“小切口”,從細微處塑造亮麗的城市容顏,以迎賓大道、龍山街、千秋路等主干道為試點,為其量身定做了30余組臨街花境和景觀小品,實現了“白天有景觀、夜晚有亮化”,為城市新風貌注入了新元素。如今,一盞盞燈飾點綴在各個角落,一個個景觀小品“散落”在大街小巷,一座座口袋公園“鑲嵌”在小區門口,“繡”出城市新風貌,大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王博 李國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