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邦丙鄉以黨建為引領,大膽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模式,帶領9個行政村走出了一條分別以堅果、烤煙、姬松茸、萬壽菊等產業為主的多元化產業路,實現了組織強、產業興、村民富的好光景。
積極推行“村黨總支+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發展特色產業。邦況村、忙安村通過黨建引領、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立體發展、利益聯結等方式,建設堅果田園綜合體,發展林下養蜂、林下養雞,促農增收。南榔村通過黨員帶頭,與種植能手建立產業互助組,定期開展種植產業培訓,提升農民的種植管護技能,帶動鄰近的丫口村、邦丙村、邦歪村發展壯大姬松茸產業;岔箐村引進云南中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岔箐村萬壽菊種植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整治荒地,盤活村里土地資源,實現連片規模種植,打造萬壽菊種植核心示范區,輻射帶動其他村踴躍加入。
按照“村黨總支+互助組+農戶”模式,成立黨員“土專家”隊伍,為群眾提供量身定制的技術指導,通過村黨總支書記帶頭,互助組、黨員示范戶的引領,發動群眾種植烤煙。今年,邦丙鄉預計實現烤煙總產值1000萬元以上,帶動群眾增收5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增收8萬余元。
依托文化資源優勢,采取“村黨總支+少先隊+傳承人”模式大力發展布朗族文化產業。充分發揮黨員及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帶頭作用,以村完小為依托,從小學開始,抓好布朗文化教育熏陶,同時,以村黨總支為引領,帶動群眾發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蜂桶鼓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朗族紡織技藝(牛肚被)、布朗族服飾等傳統工藝產品實現增收。(徐成仙)
來源:臨滄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