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訊(通訊員 吳顯芳 趙雪君)為進一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引導學生了解民族傳統節日,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豐富留守兒童節日文化生活,6月21日,衡陽市珠暉區茶山坳鎮復興小學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
在“端午話廉潔,粽情暖童心”主題班會上,老師通過視頻、圖片、故事等形式,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們講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帶領學生頌廉詩、念屈原、憶廉潔,以此來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烹飪室里還請來了特邀嘉賓——孩子的父母、奶奶,他們將以“輔導員”的身份傳授孩子們包粽子的技巧。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齊上陣,開始跟著家長學包棕子。
“把粽葉稍微沾點水,這樣它們就自然粘合在一起了,像阿姨這樣把粽子變成一個圓錐形”……“輔導員”一邊包粽子一邊為孩子們解說著。孩子們一邊認真地聽講解,一邊專注地看著大人們的示范,看他們如何折粽葉、放米粒包粽葉、扎粽繩,最后一個漂亮又結實的粽子誕生了。隨后,孩子們也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學著大人的樣子扭動手上的粽葉。“一折葉、二盛料、三壓實、四包、五扎繩”,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學著包粽子。
活動結束后,家長們都表示,以包粽子的方式歡度傳統佳節,既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又讓孩子們在勞動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快樂地分享了勞動的樂趣,懂得“幸福要靠雙手去創造”的道理。這不僅讓孩子們收獲了知識,了解了更多粽子的傳統制作工藝,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更彰顯了家校共育的合力。
通過本次活動,將廉潔文化融入傳統節日,讓廉潔文化“活”起來,師生共享端午、共倡廉潔,既喚起了大家共同的文化記憶,弘揚了傳統節日文化,增強了民族文化自信,也讓廉潔教育深入人心。同時也撫慰了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讓留守兒童在學校感受家的溫暖。
學校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利用傳統節日對孩子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們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將愛黨愛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心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