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涼蝦的故事
文/胡立洪 國家烹飪大師
楊善全 楚菜功勛大師
【資料圖】
張寧 榮獲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
向東 美食老饕
宜昌涼蝦是老宜昌家喻戶曉的傳統(tǒng)夏令清涼小吃,它用石灰水浸泡大米磨漿,熬成米糊,用漏勺擠滴于涼開水中,舀兌老紅糖水即成,因其滑糯清爽,柔軟香甜,老少皆宜,深受民眾喜愛。近年在充分保留傳統(tǒng)涼蝦風格的基礎上,從糖漿水上拓新,增加了藍莓,桂花,菠蘿,楊梅等新潮時令口味.贏得了中外游容的一致好評,曾多次榮登上了中央電視臺,宜昌人都為能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喝到一杯多味的宜昌涼蝦而清涼無限。
宜昌涼蝦明明是米制品,為什么偏偏叫它涼蝦?時人多稱它外形似蝦,游弋浮沉水中,所以稱涼蝦。老宜昌人說這講對了一小半,還有一大段它與“安安送米”的故事沒講出來。
朋友,請您捧起一杯清涼沁甜的涼蝦,邊飲邊聽我們講述涼蝦的故事,這才是宜昌涼蝦的真味,人們愛涼蝦的味中之味。
現(xiàn)宜昌對河有條姜詩溪,姜詩溪邊原有座安安廟,宜昌涼蝦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
故事的主人公安安是個有名的孝道才子,他母親朱氏是個知書達理的賢惠婦人,不幸丈夫早逝,卻被狠心做婆婆攆出了家門,她單身搭棚棲居在姜詩溪邊,靠在溪邊江下?lián)莆r,挖野菜度日。
安安很孝敬母親,每天上學時,都將婆婆給自己帶到學堂燒飯的米,分一半藏在一個破廟里,安安每攢滿一袋米,就給棚居在姜詩溪的母親送去。可安安每給母親送一次米,都要受到母親的斥責,批評安安不該偷米送來。可安安充耳不聞,每攢一袋米,照送不誤。
一次,當母親知道了是兒子偷偷節(jié)省自己的口糧積攢送來的米.心中又喜又悲,卻裝出十分生氣地吼道:“哪個稀罕你婆婆的米糧!我有上天菩薩保佑,每天送我溪河邊撈不盡,吃不完的河蝦!你若再送米來,我就與你斷絕母子情份.”
安安含淚而去。
后來安安一次又一次去送米,都被母親以有吃不完的河蝦為由拒絕了。安安非常傷心,又無辦法。
一日,安安在家吃米圓子,偶爾發(fā)現(xiàn)湯中有不少一頭大,一頭小,形若小蝌蚪 ,又像小河蝦的小條狀米圓子,突然天性孝道靈機一動,我母親不要米,只吃河蝦,我何不把家中熬了滴做米圓子米漿,滴漏成蝦之狀,然后偷偷給母親送去,豈不甚好?
安安想到即做,他將滴漏米圓子的漏瓢眼塞小 ,果然都滴成了一條條似蝌蚪,亦似小河蝦的米條。
安安高高興興又給母親送去,母親照樣生氣拒絕,安安苦苦解釋道:“母親,孩兒這次送的不是米糧!而是孩兒在河邊撈的河蝦!”說著,安安在巖邊接了半缽泉水.將米條倒入,母親見真如一只只河蝦在缽中游弋浮沉。母親不由熱淚直下……
不知是皇天見憐,還是安安孝心至誠,金石為開,母親終于改口了:“只要安安用功讀書,娘就受你蝦米。”
后來,安安考取了進士,便將母親接到官衙待奉,人們?yōu)榧o念安安孝敬母親送米的孝行.便在安安藏米的破廟基上修建了安安廟,并將姜詩溪命名為孝子巖。
數(shù)年后,朱氏九十有余,一日將安安叫到床前,要安安再做一碗當年的涼蝦吃,安安趕緊做了一大盆,又兌上好紅糖,朱氏要大家都嘗嘗,又重講了安安孝母的故事……全家都稱涼蝦好吃,朱氏笑了,笑著笑著,安祥無疾地笑著走了。
朱氐笑著走了,米涼蝦的故事卻一代一代傳下來了,一直傳到今天。
朋友,當你聽了宜昌涼蝦的故事,再細品涼蝦,您不覺得至誠至孝至善的老夷陵人更冰清玉潔,可敬可愛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