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喬愚能再造劍南春嗎?)
5月30日,德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廖凱一行到訪中國酒業協會。但據相關媒體透露,剛接手劍南春一年的喬愚并沒有隨行到訪——作為地方龍頭企業的領導人,喬愚為何如此低調?
(資料圖片)
在領導人保持低調的同時,劍南春的擴建項目卻引起了關注。6月6日,據媒體報道,劍南春的大唐國酒項目正有序建設,預計6月底完成建設。3月29日,劍南春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蔡發富就在該項目的揭牌儀式上表示,大唐國酒項目是確保公司在“十四五”末銷售達到200億元,力爭達到300億元,實現“再造一個劍南春”的重點項目。
然而對于歷經磨難的劍南春而言,這也絕非易事。
01
天災人禍,“茅五劍”折劍
今年3月24日,喬天明行賄、私分國有資產案一審宣判,劍南春前董事長喬天明私分國有資產罪名成立。喬天明的罪行主要涉及兩條,一條是曾在2006-2012年間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38萬元;另一條則是在2003年集團改制期間伙同他人,通過偽造財務資料等方式隱匿國有資產2.6億元歸改制后的劍南春集團所有。
喬天明不僅僅是讓自己“晚節不保”,也讓劍南春錯過了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自2003年以來,劍南春就因為改制問題集團內斗不止。2012年管理層和員工因出資證明問題起了沖突,導致員工罷工停產數月。此后喬天明東窗事發,劍南春的上市之路也折戟沉沙。
除了“人禍”,還有“天災”。2008年汶川地震,劍南春經濟損失達10億,陳釀酒損失40%左右,搶救出成品酒僅23萬件合計1億元,劍南春的產能也受到了極大影響。這也是為什么劍南春啟動了大唐國酒項目。然而該項目啟動于12年,但是一拖再拖,直到今年才能完成。長期不能恢復產能對劍南春的市場發展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在00年代初,茅臺、五糧液和劍南春并稱“茅五劍”,然而如今茅臺和五糧液仍然走在市場前列,劍南春已經掉到了第二梯隊。數據顯示,2022年,茅臺實現營收1275.54億元,五糧液實現營收739.69億元。
劍南春的數據卻讓人“捉摸不透”。據劍南春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劍南春實現營收216.37億元、同比增長33.36%,其中酒業銷售收入實現207.86億元、同比增長38%。但據《四川企業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1年劍南春的營收規模為111.81億元。德陽市工商聯公布的2022非公企業50強榜單則顯示,2021年劍南春實現營收154.2億元。僅2021年,劍南春的營收就出現了3個數字。
而根據中國酒業協會所公布的數據,2022年劍南春的營收在200億元以上。但無論劍南春的真實營收為多少,其被茅臺和五糧液遠遠甩開都是不爭的事實。
02
高端化門檻難過
對于喬愚而言,劍南春的一大難關恐怕還是高端化。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 年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總產量為(包裝量,折 65 度計)671 萬千升,是自2016 年以來我國白酒產量達到歷史性高峰值 1358 萬千升后連續第六年下行,較十三五初期,全國白酒總產量降幅達到 48%。在產銷量下滑的同時,2022年規模以上企業全年完成銷售收入 6626 億元,同比增長 9.64%。這些數據表明,白酒化高端化是大勢所趨。
但是劍南春的高端化之路并不順利。劍南春旗下的高端產品東方紅系列定價在1000元以上,但是銷量慘淡,也未能沖出四川,走向全國。而劍南春的主打產品水晶劍目前也只能維持在400-500元的價位。據業內人士透露,盡管劍南春進行過一次提價,但是劍南春在400-500元價格帶能獲得的利潤仍然較為薄弱。
不僅如此,數據顯示,5月名酒價格環比指數為100.23,上漲0.23%,其中瀘州老窖上漲0.50%,茅臺酒上漲0.55%,劍南春上漲僅0.08%。劍南春酒價的跑速已經遠遠落后于市場。
盡管隨著喬天明案宣判,大唐國酒即將完工,劍南春似乎可以放下包袱、重新上路,但是錯過的時間和機遇卻再也不會回來。喬愚想要再造劍南春,其中的挑戰不容小視。(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