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最大互聯網公司之一的Grab在本周發出全員信并召開all hands,公布了裁員的消息。對此我們的一些看法:
(資料圖)
1. 這一輪裁員涉及1000多人,占到了總員工數的11%左右。比起Shopee去年幾輪一共7000多人和美資大廠全球動輒上萬人的裁員幅度來說,其實是挺溫和的。雖然對每個受影響的個體來說都不容易。
2. 大概了解的情況是:這次裁員很多部門都受到影響。人力成本高企的西雅圖研發中心是重災區,原先的50人左右,這次有大概80%被裁撤。其他很多部門似乎都是按照比例裁員,沒有看到特別大的業務線或者職能的調整。
3. Grab在2020年6月進行了一輪裁員,當時的報道是360人受到影響,占Grab總員工數的5%。也就是說那一輪裁員前后的Grab員工數大概是7200人和6840人左右。而到2022年底,不包括收購的零售商Jaya Grocer在內,員工總數達到了9940人左右。也就是說Grab的員工數在疫情中增加了大約5成。
4. 后疫情很多事情的發展都出乎幾乎所有人的意料。電商增長放緩了、新加坡/印尼/泰國的外賣市場萎縮了,而隨著加息,資本市場更是狠狠痛揍了幾乎所有互聯網平臺。估計Grab管理層在2020年6月率先裁員的時候也沒有意料到后來的過山車。
5. 不過話說回來,Grab2021年底上市的時機真是好。雖然之后股價和很多其他互聯網股一樣狠狠摔了下來,但是那時幾乎是疫情受益資本市場的最高點了。而且SPAC本身的資金和當時PIPE的融資讓Grab手握豐厚的現金儲備,以2023年3月底的財報來看,Grab的50億美金凈現金能夠讓公司在不融資的情況下至少撐8年。
6. 媒體普遍說投資人壓力是Grab裁員的主要因素,我們倒不這么覺得。因為第一如上所說,Grab手上有大量的現金,而且創始人通過二元股權架構擁有公司超過60%的投票權。也就是說,陳炳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實可以不需要看投資人的眼色。不過,冬海比預期更早實現盈利而且在消費信貸業務上取得長足進展,應該會影響Grab管理層的一些決策和預期。
7. 不過,業務上Grab雖然應該可以做到盈利,但要實現以谷歌淡馬錫報告為首的樂觀派吹捧的東南亞互聯網市場的價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Grab的用戶總數只占到東南亞總人口的5%左右;墨騰最近發布的電商報告中的預估也提到東南亞正常情況下到2028年電商總交易額也只有谷歌淡馬錫預估2025年水平的八成;外賣要達到中國這樣的滲透率和效率短期是不可能的。Grab在實現盈利之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相信管理層對此也應該有認知。和人工智能有多少關系有待商榷。
8. 因此,理順組織和做一些精簡其實是有必要的。墨騰聊過的幾位在Grab的中國籍朋友都說,其實人多了之后很多時候本來可以很快執行迭代的東西被淹沒在了組織協調里面了,也有不少高薪請過來的高管能力偏咨詢而和業務脫節。這一點最近幾年中國大廠也應該意識到了,并且試圖去解決。不過如何解決和是否能解決就看領導力、關鍵人員的執行力和企業文化的可持續性了。
9. 在新加坡的除去美資之外的大廠中,Grab大概是Work life balance最好的了。大家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描述,這里就不引申了。這次裁員整體的處理也確實比Shopee去年幾輪柔和多了。我們也聽說好幾位受到此次裁員影響的高管得到了公司高層和同伴的熱心幫助。不過,這樣的做事方式在更加兇狠的有中國基因的對手面前有多大的競爭力,是個好問題。
10. 在裁員消息宣布之后的全員會上,很多人問是否會有下一輪裁員以及裁員的標準是什么。對此,管理層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之前幾次說沒必要裁員其實是給自己設限了。而且他們應該也沒法給明確的回答,因為經濟和利率環境還是處于不確定性中,能夠做的只能是擁抱變化,真誠溝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