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生的教育,提倡家校共育,有助于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但是家長和老師要注意各司其職是,不要互相推卸責任,否則“家校共育”可能會引起許多矛盾。
70年代到90年代期間,家長對老師基本上沒有什么意見,可以說分工明確。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愈發重視,并且對老師的意見越來越大。比如,老師把家庭作業發到家長群里面,讓家長監督學生寫作業,批改作業,讓家長很煩,這難道不是老師的工作,為什么要推給家長?
家長重視學生成績,學生成績不好,有家長就遷怒于老師,認為是老師沒有教好,完全不想想自己和學生身上的原因。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使得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誤會加深,對整個教育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資料圖)
一位母親痛訴:老師,回個消息很難嗎?
學生在學校學習,家長十分牽掛,于是經常向老師詢問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一個接一個問題接踵而至,尤其是班主任,可能一節課上完,拿起手機看到是好幾條的消息,有時候還會有未接電話。
老師一天工作繁忙,有時候不能佩戴手機,若是一一回復家長的消息和電話,占用許多時間。老師本以為認真教學,就不怕有人無理取鬧,但事實上,老師不及時回復信息,就會遭到家長更不滿的質問。
一位母親在家長群痛述:老師,回個消息很難嗎?
這種質問還算好的,湖南一位蘇老師,曾經因為沒有及時回復家長的信息遭到辱罵,家長甚至還跑到學校內拍桌子,踢教室門。
還有一位王老師,班里學生發燒想請假,王老師沒有及時接到家長的電話,后來家長認為這個事情很嚴重,向學校投訴,事后無論王老師怎么打電話解釋,家長都拒絕接電話。要不是領導勸說,王老師已經辭去班主任的工作。
此類情況不勝枚舉,理解家長著急的心情,但家長也要反思一下,如果位置互換,自己成為一名老師,是否能做到隨時隨地回復消息。
老師的回答讓家長沉默了,換位思考很重要
別說老師,相信家長沒有及時看到回復消息,及時接到電話的情況也是常有的。面對家長的質疑,老師回個消息很難嗎?一位教師給出答案。
回個消息不難,可是總有特殊情況。老師上課是不允許把手機帶去教室,學校有明確規定,以免老師上課不專心,上課節奏被中途打斷,老師開會的時候也不能玩手機。因此,老師有時候無法馬上回復家長是正常現象。
如果是看到比較著急的事情,老師看到都會盡快回復。若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老師著急忙手頭的工作,可能轉身就忘記了。學生在學校里面學習,要是遇到問題,學校會主動聯系家長,家長實在沒有必要頻繁給老師發消息,影響老師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況且老師也有自己的家庭,下班和放假的時間也想陪陪家人,家長應該給老師多一點尊重與理解。換位思考很重要,家長可以多了解老師的工作。
看似輕松的老師,究竟忙些什么?
老師有許多工作需要在下班后,節假日完成,比如備課、批改作業等,要是放在企業,老師也是不停的加班,工作時間超額。
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還有繁多的非教學工作,教研、聽課、開會、撰寫各種筆記,若是班主任還要管理班級紀律,處理班級里面大小事宜,這部分工作消耗了老師大量時間和精力。
不要以為只有學生有作業,老師也有大量的“書面作業”需要完成,包括教案、教學論文、教學計劃、總結、反思等等,班主任還有工作計劃、總結、班會記錄等等,這些都需要老師按時寫完上交。因此,家長不要以為老師上完課在辦公室里面閑著。
寫在最后
家長關心學無可厚非,但是把學生送到學校讀書,家長就要信任學校和老師,如果沒有緊急事件,就不要頻繁聯系老師,以免打擾老師的工作。若是想跟老師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家長可以跟老師約時間,省去沒必要的寒暄,高效率溝通,節約雙方時間。
家校共育是讓老師和家長在互相尊重與理解,各司其職的前提下,加強溝通,使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目標一致,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希望老師和家長都能正確看待家校共育,這不是互相推卸責任的借口。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聯系刪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