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8月13日電題:湖北黃石:“斷腕”治污成效顯 芳草碧波共白鷺
(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王自宸
來到湖北黃石西塞山區涼山村,唐代詩人張志和雕像矗立村口。步入村中,小橋流水、鳥兒翻飛,微風徐來、果蔬飄香。一幅山清水秀、村莊秀美的“西塞山居圖”映入眼簾。
高空俯瞰涼山村,依山傍水、村莊秀美。(柯恒 攝)
涼山村位于黃荊山下、夏浴湖邊,距離長江不足2公里。不遠處,黃荊山綿延至江邊,突起一座峰巒直入江心,便是天下聞名的西塞山。
曾幾何時,這個秀美山村還備受污染困擾。20世紀90年代,依山傍水、緊鄰城區的區位優勢,吸引眾多企業來到涼山村開辦冶煉廠、鍛造廠,一時間,村里“四面點火、處處冒煙”。黃石市生態環境局西塞山區分局局長陳鋼說,這些企業雖對經濟有所拉動,但無序排放大量廢氣、廢水、廢渣,極大破壞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黃石市西塞山區區委書記晏勇介紹,區委、區政府決定以夏浴湖小流域治理為切入口,圈定生態紅線,全面恢復當地環境質量。
14天拆除34家違建企業、清理底泥19.5萬立方米、岸線綠化面積4.12公頃……這幾年,西塞山區累計投入資金2.16億元,對當地環境進行治理,夏浴湖湖泊形態和功能得到有效恢復。
山變青了,水變綠了,村里也迎來農旅發展熱潮。涼山村黨總支書記賈愛國說,通過夏浴湖小流域治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里探索建起采摘園、研學中心,還舉行桃花節、螃蟹節。“好多游客慕名前來‘打卡’,村民們也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p>
涼山村生態環境之變是黃石推進“斷腕”治污、踐行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黃石是長江中游乃至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也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高峰時期,當地采掘業及其加工業生產總值占GDP總量的60%以上。歷史上經歷了較長時期的粗放式發展,生態欠賬較多。
破污染之源、立生態之旗。近年來,黃石將沿江環湖等重點區域礦山全部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295家、拆除沿江非法碼頭泊位123個,關閉尾礦庫173座。
與此同時,當地加大植綠、護綠力度,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29.88%,提升至2022年底的36.92%。2022年,黃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8.6%,較2015年上升11.5個百分點,全市5個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西塞山以懸崖挺立之勢直入江心,猶如孤堡扼守,十分壯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