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16日至20日,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西南林業大學、普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江城縣畜牧工作站、康平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整董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組成的“云南省江城縣康平鎮、整董鎮科技特派隊”(以下簡稱“科技特派隊”)深入中老越交界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邊境村開展科技服務工作。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地處橫斷山脈區域,是云南省唯一與越南、老撾兩國接壤的邊境縣(邊境線183公里)。境內地形復雜,江河眾多,海拔落差大,居住有哈尼、彝、傣、瑤、拉祜等24個少數民族同胞,占全縣總人口80%以上,產業主要以橡膠、堅果、茶葉及肉牛養殖為主,目前存在種養結構不合理、技術管理水平較低、產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弱等問題。
立足當地發展現狀,科技特派隊成員、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肉牛研究所副所長王喆,牧草研究所副所長蔡明,西南林業大學博士牟蘭,普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胡艷萍、陶仕科,江城縣畜牧站站長鐘春偉,康平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盧金秋等一行8人先后深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瑤家山村、勐康村、界碑村、兩棵樹村、曼灘村等5個邊境村,與當地各族群眾和種養大戶實地了解當地肉牛養殖及牧草、茶葉、堅果等作物的種植情況。
結合合作社、公司及農戶在種養方面面臨的實際問題及技術需求,科技特派隊圍繞肉牛品種、疾病防控、營養調控、放牧管理、科學養殖、優質牧草種植、草產品加工利用、草地改良、茶葉病害防治、加工嫁接及科學耕作等方面進行了科技服務。此外,經過現場走訪及多次現場會議研討擬定了今后的工作重點和服務方向,并結合產業基礎、示范引領、交通區位等因素初步確定了肉牛、牧草、茶葉等相關產業的技術示范基地(點)。
科技特派隊隊員蔡明表示,將根據所服務的邊境村實際情況,緊密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技術需求,因地制宜,因實施策,因需獻技,重視相關產業交叉耦合,提高種養技術管理水平,不斷挖掘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發展潛勢,加強省市縣鎮村五級科研機構及推廣單位有效聯動,進一步精準研判、凝練技術、細化方案,不斷探索,勇于創新,以草牧為利刃,以科技為驅動,以問題為導向,戍衛好邊境村的綠水青山和產業興旺,為早日建成“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現代化邊境幸福村積極貢獻草牧科技力量。
據悉,科技特派隊項目由云南省科技廳資助并委托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牽頭組織,聯合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具體實施。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加強組織管理,選派精兵強將,緊緊圍繞邊境村草牧產業技術發展需求,聚焦重點目標,細化任務分工,牽頭組建了3個科技特派隊,服務于江城縣和西盟縣等地的一線邊境村,不斷穩步助推當地草牧業高質量發展。
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供稿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