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全國三國文化遺存保護利用座談會在成都召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劉曙光出席會議,來自河北、江蘇、安徽、河南、湖北、重慶、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四川等全國11個省市的文物局負責人和三國文化遺存重點單位的嘉賓代表,以及三國文化領域相關專家齊聚一堂,共同討論全國三國文化遺存保護利用工作。
三國遺存調查進行時
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濮新宣讀了國家文物局關于開展三國文化遺存保護利用工作的批復。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介紹了正在開展的三國文化遺存調查項目階段成果。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從2011年開始“全國三國文化遺存調查”項目,在2011年至2013年,完成了蜀漢南中地區(今云南、貴州、四川涼山州等地)三國文化遺存調查98處。在2014年至2015年,完成了成都地區三國文化遺存調查46處。在2015年至2016年,完成了四川地區(綿陽、德陽、廣元、南充、達州、宜賓等地)三國文化遺存調查約211處。并整理出版了調查報告、論文集和圖冊,通過專題展覽、文化講座等形式向公眾展示調查成果。
“三國聯盟”呼之欲出
謝輝表示,“三國文化遺存調查”范圍廣,要借助全國文博工作者的力量共同參與,因此武侯祠博物館倡議組建“全國三國文化保護利用聯盟”,加強合作交流,完善全國“三國文化遺存調查”工作。三國文化保護利用聯盟計劃于2018至2022年,采取分區域委托、共同合作的形式分階段完成蜀漢、曹魏、東吳地區的三國遺存調查。
對此倡議,相關文物主管單位代表都很支持。成都市文廣新局局長、市文物局局長師江認為,此舉能充分地發揮三國文化資源在推動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王瓊表示,全面加強三國文化遺存的保護傳承、展示利用,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組團整合三國文化
三國文化遺存主要省份地區的嘉賓代表和歷史專家,也對倡議的提出感到興奮。三國歷史專家方北辰談到,要弘揚和傳承三國文化,就一定要摸清“家底”,除了《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以外,我們還要能清楚三國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就是散落在全國各地的三國文化遺存。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劉曙光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三國這一歷史時期,雖然很短,但卻是最有特色、故事最多、最能吸引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歷史。成立全國三國文化保護利用聯盟有著特殊的意義,希望通過聯盟整合全國的三國文化遺產,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讓文物活起來,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