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平
張志平,男,漢族,1951年生人,中共黨員,河北平山人(原籍山東)。1969年5月參加工作。曾任西柏坡紀念館館長、全國革命紀念館協作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社科聯黨組書記,省政協常委等職。現任河北文史研究館館員,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系中共毛澤東、劉少奇生平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
1991-2000年在西柏坡紀念館任館長期間,主持了五大書記銅像、紀念碑、石刻園、雕塑園、影視廳等重點工程的創意策劃和建設。2004年6月,組織主持了《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覽》全國巡展北京首展,主持布展的西柏坡紀念館基本陳列“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獲得1998年“全國十大精品陳列”。
1993年,第一次確定了西柏坡“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歷史定位和陳列主題,并高起點策劃、高標準推介、高水平建設,使其成為在全國知名度和美譽度極高的形象品牌;從1993年開始,第一次全方位地打造西柏坡紀念性、地標性的經典設施和作品集群。“五大書記”銅鑄像、西柏坡紀念碑、西柏坡石刻園、雕塑園、影視廳相繼完成創意設計和建設,為愛國主義教育增加了新內容,為革命紀念館增加了新亮點,為旅游發展增加了新品牌,充分展示了西柏坡歷史文化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西柏坡的建設和發展,為帶動全省乃至全國紅色旅游的發展,為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培育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打造鮮明的旅游文化品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97年至2007年任省委宣傳部助理巡視員、副部長,主管全省的社會宣傳和出版工作。主持了前南峪抗大紀念館、威縣義和團紀念館、梅花慘案紀念館、井陘萬人坑慘案紀念館、狼牙山五壯士紀念館、馬本齋紀念館、河間白求恩手術室陳列館、潘家峪慘案紀念館、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昌黎五峰山李大釗紀念館等10個紀念館的興建和布展工作。提升了涉縣129師紀念館、城南莊晉察冀邊區革命斗爭紀念館等一大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規劃、建設和布展工作。10年間,河北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無論建設規模、資金投入及管理水平上,都位居全國前列。中宣部曾于1998年和2000年兩次在河北召開現場會,推廣河北經驗。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堅持不懈地研究晉察冀及西柏坡、平山地方革命史,出版了200萬字的著作。
2007—2012年在任河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省政協常委、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兼職副主任期間,在全省組織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為主題的大型調研活動;籌備召開了省社科聯第三次代表大會;策劃了社科讀物普及推廣等創新工作。調研成果有:(1)太行山區扶貧搬遷;(2)河北省紅色旅游;(3)晉察冀革命遺址保護。
2014年以來,作為顧問,參與了平山革命烈士陵園的規劃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紀念碑和八塊大型浮雕的設計建設,參與了“平山革命烈士英名錄”碑墻和“遇難同胞紀念碑”、平山革命斗爭紀念館和平山革命英雄大型雕塑群的規劃;策劃并參與制作了大型紀錄片《平山記憶》,擔任總策劃和總撰稿,2015年8月,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完成了120萬字的文獻集成《平山記憶文庫》。
2012年10月,經省有關部門批準,牽頭成立了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并被選舉為會長。此后,重點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1)建設了組織。會員包括有關地市縣的五個團體會員單位和800多名會員,全省的中山國文化研究力量實現了有效整合;(2)深化了研究。一是創辦了會刊《中山國研究》,主要刊發中山國研究成果,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研究會活動情況等;二是牽頭組織了系列研討活動,與省文物局聯合召開了“2015中山國文化保護和發展研討會”“中山王陵陳列大綱論證研討會”等;三是積極開展文化交流,2016年舉辦了“金石筆韻,尋源中山”—黃嘗銘中山篆刻書法展暨中山篆書法交流會。(3)推動了藝術精品創作。一是拍攝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山國》,擔任總策劃,參與總撰稿,該片經省委宣傳部批準立項并確定為河北省重點文藝創作項目,由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聯合河北電視臺、省文物局、石家莊市委宣傳部等單位共同制作;二是聯合省書法家協會、省文史研究館、省社科聯,于2017年9月在河北師大博物館舉辦了“首屆中山篆書法篆刻作品全國邀請展”,應邀參與活動的書法篆刻名家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臺灣地區,日本,共計328位。(4)推進了中山國王陵陳列館的建設。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和平山縣合作,利用一座擱置了十七年未完工的建筑,包裝設計了“中山王陵陳列館”,填補了中山國遺址沒有陳列館的空白。陳列館建筑面積1380平米,陳展面積1000平米、展線長度350米、文物100多件,通過多種展示手段全方位表現中山國出土的精美歷史文物和中山古城遺址公園的規劃前景。陳列館分為東廳、西廳和中廳三個部分:西廳的主題是《神秘王國―戰國中山》,展示中山國歷史文化,復原制作中山古城大型微縮景觀;東廳的主題是《中山文化—源遠流長》,展示古城遺址的保護規劃和中山文化研究、宣傳和傳承的內容。展廳中間設置電子沙盤,內容是中山古城遺址考古公園的規劃;中廳為中山國大殿復原場景。(5)開通了中山國微信公眾號,打造以宣傳中山國文化、平山歷史文化為主的網絡宣傳平臺。據統計,自2014年初創號至今,張志平先生作為顧問,親自撰寫了宣傳中山國文化、平山革命史的文章合計60余篇、計6萬余字。其中包括:紀錄片《中山國》拍攝、中山篆書法篆刻邀請展、中山篆名家風采錄、清明節專稿、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周年、紀念建軍九十周年及平山團組建八十周年專稿、紀念王昭同志誕辰一百周年、慶祝十九大特稿等相關內容及報道。公眾號平臺在線點擊量總數超17萬,總點擊量超2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