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拍攝前,只有前三集的劇本。但是拍著拍著就發現,我其實并不需要知道故事的結局,我也不想按照知曉了結局后的方式來演這個角色。”日前,大熱英劇《貼身保鏢》男主角理查德·麥登這樣談到他在《貼身保鏢》的創作體會。
說《貼身保鏢》是今年最火的英劇并不為過,電視劇雖只有短短六集,但平均收視觀眾就達到1040萬,第六集大結局的收視觀眾數也一度突破1100萬,不僅打破了2011年《唐頓莊園》第二季大結局的收視成績,也創造了BBC近十年來的劇集最高收視率。此外,該劇也刷新了BBC流媒體平臺上的點播紀錄。
由約翰·史翠蘭執導,理查德·麥登和凱莉·霍威主演的《貼身保鏢》,講述隸屬于警局、負責保護外國政要的大衛·巴德因成功阻止一場火車爆炸案被提拔為內政大臣茱莉亞·蒙塔古的貼身保鏢。茱莉亞是政壇的風云人物,一方面她因推行某部法律而備受爭議,另一方面她也是首相繼任者的最有力人選。
第一集開頭近20分鐘的火車場面的鏡頭,第二集面對茱莉亞的槍擊事件的情節絲毫沒有留給觀眾喘息的時間,短短兩集就已經將政壇劍拔弩張的氣氛和社會人心惶惶的局勢刻畫得淋漓盡致。隨著貼身保鏢一次次地挺身而出解救茱莉亞,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情愫也漸漸滋生。正當觀眾對兩人的情感走勢和茱莉亞的事業前景充滿好奇時,一場蓄謀已久的爆炸案在茱莉亞作大學演講時發生,奪去了她的性命。總共六集的劇集,女主人公卻在劇情剛過半就“下線”,如此反套路的情節不僅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也更加調起了觀眾的胃口。
編劇杰德·默丘里奧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觀眾一般認為電視劇都會遵循某個固定模式,比如主人公總能化險為夷。但我希望打破這個定式,將大事件安排在劇集中間,這也將完全改變故事的走向。”
如果說驚險反轉的劇情保證了該劇的收視率,那么層層遞進,最后一刻才水落石出的懸念則讓電視劇多了些回味。在茱莉亞死后的三集中,劇情的焦點便集中在她生前掌握的那份首相“污點文件”上,警方、國安局、各黨派出于不同目的都渴望得到這份文件。而此時,男主角令人存疑的行徑、其舊時戰友犯下的罪行、火車爆炸案人質的口供都讓觀眾在觀劇過程中一次次翻轉了對劇情的理解,重新審視故事的脈絡。
該電視劇的成功與兩位主角的精彩發揮密不可分,演員理查德·麥登和凱莉·霍威也再度進入了觀眾的視線。此前,就有消息稱理查德·麥登有望接替丹尼爾·克雷格成為下一任007電影主角詹姆斯·邦德。(王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