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巴(藏語意為醫生),我媽媽胸口疼得厲害……您能來家里看看嗎?”下午六點多,還在衛生院加班的尼瑪拉毛接到群眾來電。
電話那頭,家屬有些慌亂,尼瑪拉毛一邊安撫她的情緒,了解患者病情,一邊快速整理好醫藥箱,小跑出了單位。
47歲的尼瑪拉毛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柯曲鎮衛生院院長,也是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的一員,“患者叫拉毛,今年74歲,患有肋間神經炎,一個多月前也曾出現身體不適。”簽約對象的健康狀況,她都記得清楚。
(資料圖片)
果洛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州內平均海拔4300米。交通不便,地廣人稀,群眾曾長期面臨“看病難”“看病遠”問題。
2023年5月,尼瑪拉毛(左)入戶隨訪,為簽約對象做檢查。(受訪者供圖)
“過去鄉鎮衛生院看病的條件艱苦,水平有限,很多老百姓健康意識也不強,‘小病靠扛,大病靠天’,往往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尼瑪拉毛說,自己父親就是延誤了病情去世的,那時她還小,但立志要當醫生,去守護更多人的生命健康。
查體、輸液、針灸理療……兩小時后,老人病痛有所緩解。臨走時,她緊緊握住尼瑪拉毛的手,問曼巴還會不會來。“您放心,有需要隨時聯系我,明后兩天我還要來給您做治療。”老人聽后笑著點了點頭,這才松開手。
作為基層醫療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衛生院肩負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保健、預防服務等職責。2010年尼瑪拉毛從甘德縣人民醫院來到柯曲鎮衛生院工作,當時衛生院全年門診量是零,醫療條件弱,群眾只是偶爾來開些基礎藥品。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青海省不斷加大基層資金投入,加強基層機構建設。如今柯曲鎮衛生院面貌一新,從破舊平房發展為集綜合門診、婦產科門診、藏藥浴中心、綜合住院部等為一體的現代化基層醫院。
硬件設施提升了,軟件也要跟得上。在當地衛健部門和上海對口支援幫扶下,柯曲鎮衛生院建成聯通本省三甲醫院和北京、上海等醫院的遠程會診系統,醫護人員定期進行醫護系統化分層培訓、開展崗位技術練兵等,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質量。
2023年7月,尼瑪拉毛(左)在義診時為老人做檢查。(受訪者供圖)
目前,衛生院年門診量超過1萬人次,全院21名醫護人員組成3支家庭醫生團隊,開展上門送診、健康指導等公共衛生服務,成為轄區近萬名群眾的健康“守門人”。老人、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實現全覆蓋,履約率達到100%。
從醫27年,高原工作的辛苦被尼瑪拉毛隨口帶過,“我是高原的孩子,希望能為家鄉人民做出一份貢獻。穿上‘白大褂’那天起,人生就沒有白活。”她說。
柯曲鎮衛生院“95后”全科醫生龔歸香說:“鄉鎮衛生院需要有人堅守,而院長就是最好的榜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