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從外物建筑上了解蕪湖,尋覓她厚重的歷史,蕪湖古城非去不可,古城內的衙署、城隍廟和文廟承載著蕪湖人滿滿的回憶。大江資訊記者了解到,這三處歷史建筑群是中國古代傳統縣城格局中代表城市的“管理”“祭祀”和“文教”的三大公共功能建筑物,于2021年11月開工重建,目前工程已進入尾聲,計劃2024年元旦同時開園。
(相關資料圖)
衙署
蕪湖“衙署前門”(譙樓)始建于北宋,沿用至清代,圖為修繕前的老照片。
修繕中的衙署。
從古城北邊進入,不遠就來到了衙署,施工圍擋雖未拆,仍可一睹衙署修建后的模樣,白墻黛瓦、流暢的屋脊線映襯在藍天白云下,廳堂里支撐著多根粗壯的圓木,更顯威嚴,整個建筑主體結構已基本完成。
記者從市重點處了解到,衙署用地面積6670平方米,設計以明代為基準年代,重建建筑大致按明嘉靖、萬歷年間增修后的狀態(tài)設計,以蕪湖地域傳統公共建筑風格為主,借鑒明代徽州地區(qū)的傳統建筑做法。
主要單體包括德初堂、心閑堂、公廨、庫房、幕廳、繼美堂(正堂)—贊政廳—鑾駕庫—穿堂—思政堂(后堂)等五幢相連單體。
城隍廟
中國最早的城隍廟在蕪湖,始建于公元239年,圖為民國時期的蕪湖城隍廟。
修繕中的城隍廟。
若從古城東邊宣春門徑直進入,不遠便來到了城隍廟。修葺一新的城隍廟高大莊重,“城隍廟市”四個鎏金大字高高鑲嵌在古色古香的門樓之上,正門外墻由白色磚石組成,頂部由灰瓦覆蓋,仍是明顯的徽派風格。
據了解,城隍廟用地面積為3520平方米,復建建筑采用南宋早期風格,以蕪湖地域傳統公共建筑做法為主,借鑒明代早期徽州地區(qū)的傳統建筑做法。
單體包括十殿閻王、配殿、寢殿、朵殿、顯祐殿、儀門(戲臺)。
文廟
文廟(蕪湖古代儒學之所)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圖為民國時期文廟內的蕪湖大成坊。
修繕中的文廟大成殿。
宣春門南側不遠, 就是文廟所在。文廟區(qū)復建建筑采用乾、嘉年間蕪湖地域傳統公共建筑做法;學宮區(qū)復建建筑采用明早期蕪湖地域傳統公共建筑作法;廟前廣場復建建筑采用明末清初蕪湖地域門、坊傳統作法;遺址展示區(qū)根據考古發(fā)掘成果斷代進行保護、展示。
復建建筑以蕪湖地域傳統公共建筑風格為主,借鑒徽州地區(qū)的傳統建筑做法。單體主要包括戟門、明倫堂、啟圣祠、尊經閣。
這三處古建筑群的復建開放,必將喚起蕪湖人滿滿的回憶,成為蕪湖人打卡游玩、了解蕪湖歷史的好去處。記者從市重點處了解到,這三處歷史建筑群計劃于2024年元旦開園開放。
▍記者:李 賈
▍攝影:惲鵬飛
▍編輯:安 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