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黃河以東的華北地區大部淪陷于日寇鐵蹄之下。國民黨各軍在太原失守后爭相西退南逃,只有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屹立華北。
7月1日,一封電報從延安發向八路軍、新四軍全體同志及全體指戰員。電報盛贊,“八路軍、新四軍取得了很多戰斗的勝利,創設了許多抗日根據地,發展了廣大的民眾斗爭,武裝了廣大的抗日民眾,同時也鍛煉了你們自己。”
這些成績,首先歸功于兩支黨的軍隊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戰略方針的忠誠擁護與堅決執行”,歸功于指揮員的領導、全體黨員與全體戰士們的英勇犧牲精神。
【資料圖】
最后,盼望兩軍指戰員繼續與人民打成一片,“服從命令、忠于職守”,準備長期的殘酷的艱苦斗爭。“這樣就一定能夠爭取最后勝利、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設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
事實上,為了迎接抗戰一周年,晉察冀八路軍從2月起就對平漢、平綏、正太三條鐵路日本駐軍發動連續戰斗。
晉察冀日報社社長鄧拓特意深入前線采訪,寫成《偉大豪壯的“七七”紀念大戰斗》,7月16日在《抗敵報》發表。
文章記述,平綏線上,第一路八路軍攻毀石景山發電廠;第二路攻入北水泉堡子,斃死斃傷日寇百余人;第三路進至廣靈西合營暖泉一帶展開激戰,擊毀汽車十余輛、繳獲大量軍用品,敵傷亡百余人。
攻襲平漢線的第一路隊伍激戰徹夜,克復易縣城,斃敵200余人,同時占領店北車站,并進攻淶源;第二路占領保定南北兩關,但為西關守敵所設兩堂鐵絲網及交叉火力所阻,未能入城,由八路軍另一部隊將保定城西南角的鐵路破壞一段,并炸毀鐵橋一座。
7月1日晚,新四軍1支部2團奇襲新豐車站,打響了滬寧線上抗戰的第一槍。
當晚,奔襲部隊從延陵鎮出發,沿著田間小道,渡過運河,在訪仙橋與游擊隊取得聯系后,向位于丹陽、鎮江之間的新豐車站急進。經過一番肉搏戰后,駐守該處的日軍一個小隊40多人遭到全殲。
同時,在地方黨領導的8個鄉抗日自衛團和當地群眾千余人的配合下,突襲部隊還破壞了滬寧鐵路一段,使新豐車站陷于徹底孤立。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二處處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吳海勇)
欄目主編:龔丹韻
文字編輯:夏斌
本文作者:吳海勇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朱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