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來自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四國總理同時來到中國,掀起新一輪訪華熱潮——應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巴巴多斯總理莫特利、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新西蘭總理希普金斯、越南總理范明政出席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并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6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分別會見四國總理。
(資料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法》(下稱“對外關系法”)昨天起正式施行。這是新中國首部基礎性、綱領性、綜合性對外關系法律,是完善涉外法律體系、提高對外工作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成果,是新中國對外關系立法的重要里程碑。本周,王毅在人民日報刊文介紹了這一法律。
剛剛結束訪華行程回國不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在接受采訪時發表涉華錯誤言論。“我們對布林肯有關言論表示不滿!”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敦促美方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用實際行動兌現美方所作承諾。
四國總理同時訪華
四國總理中,除了巴巴多斯總理莫特利外,其他三國總理都是在其國家元首或外長訪華后的又一次來訪。
去年11月27日至28日,蒙古國呼日勒蘇赫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同他就兩國攜手推進現代化建設,共建和平共處、守望相助、合作共贏的中蒙命運共同體達成重要共識。今年5月1日至2日,蒙古國外長巴特策策格訪問中國。兩個月時間不到,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受邀訪問中國,中蒙兩國關系延續良好發展勢頭,雙方高層交往頻繁。
今年3月22日至25日,新西蘭外長馬胡塔對中國進行訪問,是新西蘭部長約4年來首次訪華。雙方就中新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全面深入交換意見。時隔三個月,新西蘭總理希普金斯到訪。這次訪問也是希普金斯總理就任后首次訪華。
去年中共二十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邀請阮富仲總書記訪華,為新時代中越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擘畫了宏偉藍圖。今年以來,兩國高層頻繁互動,各部門各地方交往合作密集重啟,高層共識逐步落實。范明政此訪也是越南政府總理7年來首次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6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分別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四國總理。
習近平會見巴巴多斯總理莫特利時指出,巴巴多斯是東加勒比地區最早同中國建交的國家,也是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巴兩國雖然遠隔重洋,但志同道合、攜手同行,雙邊關系不斷深化發展。中國正在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將為巴巴多斯發展和中巴合作帶來新機遇,歡迎巴方搭乘中國發展“快車”,同中方構建更緊密中巴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會見巴巴多斯總理莫特利
在會見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時,習近平強調,中蒙要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國家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尊重兩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中方將繼續秉持親誠惠容理念同蒙方開展合作,加強兩國互聯互通,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方積極推進全球環境治理,愿同蒙方開展防治荒漠化合作,繼續支持蒙方“種植十億棵樹”計劃。中方愿同蒙方加強黨際交往,加強治國理政交流。
習近平會見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
在會見新西蘭總理希普金斯時,習近平指出,中新關系長期“領跑”中國同發達國家關系。雙方要繼續發揚爭先精神,不斷鞏固和深化中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要繼續視對方為伙伴而不是對手、是機遇而不是威脅,鞏固好中新關系發展基礎。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開放包容、和而不同,實施好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對方企業在本國投資經營提供更好營商環境。
習近平會見新西蘭總理希普金斯
在會見越南總理范明政時,習近平強調,中越雙方要深化治黨理政經驗交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堅定支持對方走好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和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雙方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發展戰略對接,發揮互補優勢,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智慧海關、綠色能源等領域務實合作。雙方要共同反對“脫鉤斷鏈”,反對把經濟和科技問題泛政治化,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和自身發展權益,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兩國現代化建設營造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
習近平會見越南總理范明政
梳理新華社通稿發現,四場雙邊會見中,“中國式現代化”“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多邊主義”四個關鍵詞頻繁出現。央視網評論指出,這四個關鍵詞讓世界看到了大國擔當。
對外關系法正式施行
6月2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對外關系法共6章45條,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對外關系的職權”、第三章“發展對外關系的目標任務”、第四章“對外關系的制度”、第五章“發展對外關系的保障”、第六章“附則”。作為我國涉外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對外關系法的內容涵蓋了我國對外關系、對外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
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人民日報刊文指出,制定對外關系法,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針對外國對我國的干涉、制裁、破壞等行徑,明確反制、限制性法律規定,有利于發揮防范、警示和震懾作用,為我國依法行使反制裁、反干涉的正當權利提供法律依據,有利于以法治方式手段堅定有效維護國家利益,也有利于更好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國際銳評”也指出,這是一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法律。近年來,美國動輒對外實施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嚴重危害他國主權與利益。《華盛頓郵報》6月初發文稱,華盛頓正在制裁12000個實體。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深受其害。《對外關系法》明確規定,“對于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權采取相應反制和限制措施”。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條為中國行使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的正當權利提供了法律依據,也有利于更好地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同日,面對外媒問詢,毛寧進一步介紹了這一法律的主要應用。
毛寧介紹,對外關系法是首部集中闡述中國對外大政方針、原則立場和制度體系,對中國發展對外關系作出總體規定的基礎性法律。在中國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中,對外關系法具有基礎地位,發揮指導作用,重在明確我國對外工作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方針原則,就對外關系各領域工作作出根本性、原則性的規定。
毛寧表示,制定對外關系法,體現了中方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反映了中方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強烈期待,彰顯了中方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堅定信念,同時也充分展現了中方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決心和擔當。
“我們對布林肯有關言論表示不滿!”
結束訪華行程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雙方存在分歧不是秘密。美方將一如既往捍衛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繼續做中方不喜歡的事,說中方不喜歡的話”。
“我們對布林肯有關言論表示不滿!”6月29日,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美方出于錯誤對華認知,奉行錯誤對華政策,對中國進行圍堵、遏制、打壓,無端對中國進行攻擊抹黑,肆意干涉中國內政。美方說的這些話,做的這些事,違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中方理所當然堅決反對。
毛寧強調,相互尊重是國與國打交道最基本的原則,也是中美正確相處之道的應有之義。中方敦促美方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用實際行動兌現美方所作承諾。
布林肯剛剛回國,另一位美國官員表示希望來華訪問也成為外媒關注的焦點。本周,外媒兩次問詢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是否將于下月初訪問中國。對此,毛寧表示,中美就各層級對話與交往保持著溝通,并建議向中方主管部門詢問。
另據中國駐美使館官網消息,6月27日,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通電話。謝鋒表示,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堅持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共識,以實際行動體現尊重、排除干擾,按照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妥善處理臺灣等重要敏感問題,加強對話、管控分歧、開展合作,爭取中美關系逐步回歸正軌。舍曼歡迎謝鋒大使來美履新,表示美國務院將繼續為謝大使履職提供便利和支持。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欄目主編:秦紅
本文作者:曹飛
關鍵詞: